患者组织期待走进“前台”
硬化症,结节性,安利,因为“感同身受”所以“抱团取暖”,求医问药是第一需求,与公立医院同行,联动各方未来可期
文/本刊记者 吴佳男自身发力,联动医院,中国患者组织正在寻求发展的新契机。
“希望下届大会能在北京召开。”
今年3月4日,在罗马召开的第十一届国际患者组织经验交流会(IEEPO2019)上,中国抗癌协会康复会会长史安利向与会者发出了这一邀请。该次会议共有来自53个国家和地区的183个患者组织参加,主题为“个性化医疗”(Personalized Healthcare)。在史安利看来,这一主题,强调了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
2018年12月8日,首届中国患者组织经验交流会(CEEPO, Chinese Experience Exchange for Patient Organizations)在上海举行。来自全国,包括肿瘤、神经系统疾病、血液病、罕见病在内,逾30个患者组织参加了本次会议。会上,史安利表示,希望借助这一平台,对标国际,中国患者组织整合各方资源与优势,建设科学、高效和协作管理体系,切实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继而减轻全社会医疗资源的负担。
“国际性患者组织大会已召开十一届,国内却刚刚真正‘抱团儿’。”现年71岁的史安利曾在卫生部科教司工作26年,退休至今的二十年间,一直致力于为患者争取权益,辅助卫生健康管理机构研究制定相应政策,同时在减轻各级医疗机构和社会医疗负担之间“寻找平衡”。
因为“感同身受” 所以“抱团取暖”
2018年10月26日,中国抗癌协会康复会联动北京爱谱癌症患者关爱基金会等单位,在上海展演了一出名为《爱·在一起》的音乐剧。
该剧主题为“这一秒有希望,下一秒不放弃”,史安利是编剧之一,主演之一。台上,她饰演患者组织负责人,与其对戏的是北京大学首钢医院院长顾晋。“顾院长饰演医生,我去做他的‘思想工作’,共同救助患者。”史安利介绍,演出效果出奇得好,包括前卫生部官员在内,全场近五百位患者、患者家属和医护人员都哭了。
为何“都哭了”?因为感同身受。
“这个药品的价格能否再降一些?”“这些药品进入医保后,能在医院随时开出吗?”CEEPO大会上,台下患者代表纷纷发问。而这些问题,直指相关症结。
本刊在会议现场采访了一位不愿具名的医学人文研究者,他认为,诸多因素影响下,当下中国患者和患者组织的呼声和实际需求,与相对应的医疗机构和社会支持体系之间,存在并将长期存在难以弥合的信息误差和不对等现象。而这种现象的背后,是中国医疗体系中“患者补位”的缺失。
资料显示,中国目前有着庞大的恶性肿瘤患者基数。同时,肝癌、肺癌、乳腺癌等癌症发病率亦呈逐年上升趋势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157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