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共体黏性:技术之外加点人文
光山县,医务人员,技术直指短板,人文触及心灵
文/本刊记者 张晓利在光山县呼吸医共体内,技术直指短板,人文触及心灵。
“人心所归,惟道与义”。这是古人对如何赢得人心的一种思考。当下,连接不同医疗机构的医共体建设,同样需要赢得人心。那么,如何提升医共体成员之间的黏性呢?
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呼吸医共体用实践证明,增加医共体成员间的黏性,除技术精准帮扶之外,还需要加点料,那就是人文温度。
技术直指短板
正如业内人士熟知,县域医共体建设,是解决当前医疗资源配置不均、落地分级诊疗制度的一种新型模式。它的主要路径是,通过资源下沉,对口帮扶,提升基层的诊疗能力。不难理解,技术指导,是医共体间看得见、感受得到的帮扶。
2017年12月,光山县人民医院联合“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共同组建成立“光山县呼吸医共体”。“当初为何生起建呼吸医共体的念头,正是希望通过技术的下沉、推广,让患者不出县得到诊疗。”光山县呼吸医共体秘书长宋文斌回顾道。
宋文斌,是光山县呼吸科主治医师,2017年被送到武汉同济医院呼吸内科进修学习。进修期间,他发现来自老家光山县的呼吸患者不少来到同济医院治疗。“我在病房进修期间管理24张床位,最多的时候住了13名光山县患者。”
这一现象深深触动了他。作为县人民医院呼吸科的医生,他知道,90%以上的患者在县医院就可以解决问题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39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