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破不立,区域医疗再造生态融合“新章法”
文/本刊记者 吴佳男医与养、医与防、医与健深度结合,从“就医管理”向“健康管理”转变,从“单纯服务”向“全程健康干预”转变。
分级诊疗和区域医联体建设,是当下各级医院间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共同进步、共同壮大的重要途径,也是各级政府致力于医疗惠民的重要举措。纵观数年全面实践,部分地区成果斐然,放眼全国,总体形态仍有进步空间。
从“医联体”到“医共体”,再到“健共体”,从松散到紧密,新的区域医疗链接方式有待更新;不破不立,新时期,大势所趋,再造区域医疗保障共同体、绩效联动共同体、生态融合共同体,链条上的每个单元都应寻得“新章法”。
11月17日上午,第十三届中国医院院长年会“区域医疗协同新章法”分论坛上,来自淄博市卫生健康委、无锡市人民医院、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唐山市工人医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南平市第一医院、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等医疗机构,以及浙江视联智慧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的管理者,分享了各自在医联体建设和远程智慧医疗上的经验和心得。
互联网+医疗 注重全人全程管理
“当下,包括三甲医院在内,各级医院医疗资源有限,优质资源更有限,医院床位有限,高质量服务也有限,没有很好的信息化支撑的话,难以形成完善的‘分级诊疗’体系。”无锡市人民医院院长姚勇表示,新时期医疗体系和健康管理体系的搭建,应重视“三医结合”,即医与养、医与防、医与健的结合,从“就医管理”向“健康管理”转变,从“单纯服务”向“全程健康干预”转变。
“过程中,注重全人、全程、全数据管理,强化物联网应用的探索,全面感知,安全传递,智能处理数据。”在姚勇看来,不远的未来,物联网将是解决健康数据采集最后一环的关键技术,相关应用集中于婴儿防盗系统、输液监测系统、生命体征监护系统、智能床位患者监测系统、镇痛泵管理系统等方面,并以慢性疾病为主线,辅助医务人员的日常诊疗护理工作,向患者提供多样化诊疗服务,形成慢病管理网络体系,利用物联网、互联网+,实现医院、社区、家庭三位一体的慢病全数据收集和管理。
2018年6月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055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