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启示录:疫情常态化下的精准防控
新发,核酸,北京市,《北京意见》先行,首例确诊,“22小时”行动,大数据助力社区精准防控,核酸检测广覆盖,整体行政调度,“西城大爷”
这是汲取了武汉第一手防控经验,并在首善之都的资源基础上,快速取胜的一场对抗战。8月6日,北京新发地聚集性疫情(以下简称“北京疫情”)335名确诊病例中的最后一名患者,在北京地坛医院治愈出院。这也正式标志着,自今年6月11日以来,历时57天的这场北京本地疫情,正式平复。
但此时的平复并不等于最后的风平浪静。
就在医务人员还在为这波新发地疫情最后的确诊病例治疗时,7月27日,北京市又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1例,大连市疫情关联病例1例。截至8月6日,北京共通报5例外地关联病例,首都战疫还在继续。
正如北京协和医学院卫生健康管理政策学院执行院长刘远立,在第八届中国市县医院云论坛上引用的那个温情比喻一样——“现在,我们就好像进入到了一个汪洋大海,时而白浪滔天,时而微波荡漾,甚至可能再也很难进入到完全风平浪静的时候了,这将是新冠肺炎疫情的常态。”
因此,面对一切都不确定的未来,甚至是眼下最紧要的秋冬、春节,行业究竟还能再做些什么以应对?
回顾今年的前八个月,共两场“真枪实弹”的较量:武汉疫情几乎等同于一场无准备之仗,最后以万不得已的封城之策,遏制住了外延趋势。而北京疫情则是汲取了武汉第一手防控经验,并在首善之都一切资源最优基础上,快速取胜的一场对抗战。
因此,假如说武汉疫情的防控经验值是80,北京疫情的防控经验则更接近100——人口密度更大,当时正处于全城甚至全国返京人员复产复工的关键节点;高校密集,高考在即;对外商务、交流活动频繁;新发地市场还是全国农贸行业的“地标”;外加全国集聚的医疗资源和调度能力、行政支撑等。
试问,假如新发地疫情当时的暴发地是北京以外,则全国其他哪一座城市,能依靠这样得天独厚的防控条件,快速遏制并取得今日之胜利?
答案可能确实不存在。
因此,这也是《中国医院院长》为何选在此时,试图系统梳理此次北京疫情防控经验的原因。因为,对未来全国常态化防控而言,北京的防控水平,才应是全国的真正防控水准起点。
《北京意见》先行
5月17日,是北京自武汉疫情受控后,已连续无本地报告新增确诊病例的第31天,而且,当天还有一名确诊患者出院。
当天下午的北京市例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副市长、北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医疗保障组组长卢彦,解读了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即将公布的《关于加强首都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北京意见》)。
三天后,这份文件正式公开在北京市人民政府官网上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647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