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转型路 终拓新疆域
专科,学科,医院,名副其实的三甲医院,学科有知名度的三甲医院,临床研究型医院,大时代的十院担当
从名副其实的三甲医院到学科有知名度的三甲医院,再到临床研究型医院,过去8年,转型是上海十院发展的核心主题。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暨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以下简称“上海十院”)110年发展历程中,2012年可能是最鲜明、最关键的一个节点。
这一年,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开始推动市级医院通过“转方式、调结构、转机制”建立运行新机制,医院发展进入换挡期;这一年,上海十院迎来47岁的院长秦环龙,这位年轻的一把手将通过一系列极具创新力的管理手段撬动医院学科、人才、内涵、质量、服务的全面快速转型。
在更宏大的背景下,2012年也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年份。这一年,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建立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公立医院运行新机制;这一年,国务院发布“十二五”医改规划,提出将次均费用和总费用增长率、住院床日以及药占比等纳入公立医院目标管理责任制;这一年,北京、深圳等地在全国率先打响了医药分开“攻坚战”。
无论从何种角度看,2012年都是公立医院改革与发展的转折之年,但对绝大多数公立医院而言,真正的变革发生在2017年全面取消药品加成、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及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等政策推出以后。对上海十院而言,要想在竞争惨烈的上海滩立足,就必须要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之精神,率先起步,另辟蹊径,弯道超车。
因此,上海十院是不折不扣的改革先行者。先行者有先行者的速度与力量,从2012年起,医院每三年一个战略和节奏,最终实现了全局的大发展和战略大转型。
从2012年起,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每三年一个战略和节奏,最终实现了全局的大发展和战略大转型。
名副其实的三甲医院
2004年属地化管理后,上海十院迎来新的发展契机,至2012年已经历数年的高速发展期,这为医院打下了规模和体量上的基础。
2012年新一届班子成立后,并没有立刻对医院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而是延续之前几年的发展,抓住最后的窗口期,继续做大规模和体量。没有数量就没有质量,没有规模就没有集成,就没有高度与标志。业务量都不够,哪能筛选到有标志性的疾病,哪能发展标志性的技术?医院发展和布局一定要抓住规律,按规律办事,这是上海十院管理层一贯坚持的理念。此时,医院的发展遵循的规律就是先做大,再做强。
这一阶段,建筑面积7.4万多平方米的内科病房综合楼投入使用,中医科、老年科、呼吸科、内分泌科等慢性病科室搬入后,极大地缓解了慢性病患者住院难等问题;医院投入3000万元大修的虬江路院区重新开诊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459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