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院院长》 > 2021年第16期
编号:574853
依托临床路径的医务社工服务模式初探
http://www.100md.com 2021年10月12日 中国医院院长 2021年第16期
社会工作者,我国医务社会工作存在局限,政策建议
     文/陈向雯 吴缦莉 扈东颖

    针对医务社工面临的问题,作者在介绍依托临床路径开展医务社工服务工作模式的同时,给出三点有效推广建议。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设立了“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这一目标,自此,社会工作逐渐在医疗卫生领域中“崭露头角”。随着2009年的新医改指导性文件《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出台,“开展医务社会工作”成为各级医疗机构改善医疗服务的有效抓手之一。2016年,伴随着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健康中国梦”的提出,“全人”健康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这种新趋势也使得社会工作深度融入医学领域的迫切性进一步加强。

    “医务社工”作为我国“健康中国”战略与“社会治理”理念的交叉点,为国家完整地修复劳动力,进行社会问题的有效化解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通过开展医务社会工作,能够以专业社会学方法解决医疗卫生领域衍生的社会问题,为有效实现健康公平的政策目标提供新理念、新动力。

    随着2009年的新医改指导性文件《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出台,“开展医务社会工作”成为各级医疗机构改善医疗服务的有效抓手之一。

    我国医务社会工作存在局限

    我国的医务社工工作以协和医院建立之初成立的社工部为起点,经历了起点期、中断期、重建期,目前,已经进入了蓬勃发展阶段。尽管如此,现阶段我国医务社会工作模式并没有形成统一的划分标准,也没有权威的关于医务社会工作模式的定义,比如,有按照地域划分的北京、上海、广东等模式,也有按照工作愿景划分的历史渊源模式、社会工作推进模式、公共关系管理模式、医疗纠纷处理模式和康复医学模式等,不同地区之间的医疗机构存在互相借鉴工作模式的现实,也存在以下局限。

    一是工作目标导向不能与时俱进。早期的医务社会工作的目标大部分都是从解决医患矛盾的角度去开展,作为一种矛盾化解机制在公立医院进行推动,而非以患者全面康复为研究主体去实现人的全面康复的考量;即医务社会工作在改革开放之后最初走入医疗卫生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视野时,是以缓和医患纠纷的辅助手段来推广应用的。

    二是学科研究视角较为固化。以往关于医务社工的研究大多数是基于社会学方法视角,并未基于医学学科视角开展;笔者分析,这与大部分医务社会工作者首先是一位社会工作者的先决身份有关,因此,以往的医务社会工作基于疾病服务的研究更多探讨的是社会工作方法在卫生医疗领域的可达性和有效性,而未考虑到医疗场域开展社会服务的特殊性。实际上,医务社会工作者只有从医学学科认知的角度,了解不同疾病转归的规律、对各类疾病在各个阶段的服务内容更加熟悉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010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