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位管理者谈高质量学科建设新思维
专科,医疗,何韵:抓专病团队建设助推高质量发展,陈志平:以学科建设为抓手,助推高质量发展,林方才:医防融合促进高质量发展,彭海涛:医院学科建设的实践与思考,田仰华:高质量学科建设新思维,姜万维:学科建设促进三甲医院高质量发展
文/本刊记者 曹凯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的国家规划、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呼召、医保支付的大变革,以及患者对高质量医疗服务的需求,这一系列因素正在促成医院学科建设的新思维。
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呼召,正在重塑医院的行业治理体系。医保支付变局,正在引发医院的运行生态环境。行业格局的宏观变革,必然跟医院的学科建设、人才引育微循环共振。
7月31日,在第十六届中国医院院长年会上,“高质量学科建设新思维”主题论坛精彩上演。来自国内八家医院的管理者莅临长沙年会现场,就高质量学科建设,分享各自医院的实践经验。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执行院长田仰华应邀担任本场论坛的主持嘉宾。
何韵:抓专病团队建设助推高质量发展
“学科建设是调配资源,整合优势,汇聚人才的过程。”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党委副书记何韵当天在本场论坛上重点介绍了医院以专病团队建设为抓手,推动学科建设。
“不同的专科从事同一疾病诊疗的医生组织在一起,从专科服务延伸到专病服务,组建专病团队。”他进一步指出,专病团队建设要“风生水起”。
何韵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党委副书记专病团队建设的理念 就 是 要“风 生水起”。
所为“风生”,就是要“营造氛围,形成文化”。专病团队建设需要医院顶层设计,遴选病种。除此之外,还需要“纵横联动、全员参与、标杆示范”。所谓“水起”,就是要客观评价各个专病的业界地位;操作实施中,还需要创新管理机制、执行技术路径、宣传创新成果。
他重点介绍了专病团队建设的执行技术路径。“组团队”,组建一个由首席专家、核心小组成员、后背骨干构成的团队。“定规范”,要“根据国际权威指南建立完整诊疗规范体系”。“重运行”,不仅“门诊由专科门诊转向专病门诊”,住院也要以专病为中心设置病区,严格准入标准,规范流程指引。“硬支撑”,打造专病支撑平台。“严考评”,合理运用考评指标促进规范化诊治,落实专病诊疗规范执行。“强激励”,建立“以医疗工作量和质量考核为核心,综合考虑集医德医风、教学、科研考核为一体,与业务收入完全脱钩的绩效薪酬分配机制”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234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