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诊师,治愈医院里的孤独和慌张
挂号,陪伴,流程,老人看病,真难,多群体的陪伴需求,忙碌的陪诊师,医院在行动
文/本刊记者 曾雪娇医生、护士、导诊、陪诊师……许多角色穿梭在医院里,让关爱的温度治愈患者就诊中的孤独与慌张。
医院吞吐着太多情绪,形形色色的人穿梭于此,老人、孩子、母亲、父亲……人生之旅,谁又能不和医院打交道呢?
2022年的夏天,河南省儿童医院住进来一个半个月大的婴儿,孩子因为肺部发育不完全,一出生就从地市转诊到郑州,住在了ICU的保温箱,转眼到了出院的日子。问题来了,其父母所在的泌阳地区当时由于疫情已静态管理,父母无法去接,该怎么办?
情急之下,孩子的父亲联系到潇潇,希望她能代替自己把孩子接回来。起初潇潇也有些顾虑,并不想接受这个任务,“那个孩子小到还没有半个胳膊大,而且当时身体体征也没有完全恢复。”潇潇回忆说。最后,她还是同意了,为了圆满完成任务,她特意去母婴店买了奶瓶、衣服等可能用到的物品,为这项极富挑战性的任务做准备。与此同时,孩子父母与泌阳政府协调,把车开至高速路口。最终,在潇潇的陪同下,耗时两个半小时,在泌阳高速路口完成了孩子的转接,大家都松了一口气。
这是一次公益陪诊经历。潇潇,一名1998年出生的陪诊师。
近年来,一个贩卖时间的角色在医院里悄然出现,医生治疗疾病,他们则试图治愈就诊过程中的孤独与慌张。陪诊师,即在医院里陪伴患者就诊的职业,为患者提供全程陪诊、代挂号、代取药品和报告、代问诊等服务。近年来,陪诊师作为一种新兴职业逐渐被越来越多人熟知,此前,“95后空姐转行做陪诊师月入过万”的话题曾冲上热搜。
目前,陪诊师已经遍布多个城市。陪诊师涌现的土壤是多群体的就诊陪伴需求,背后潜藏着的是人口老龄化、就诊流程优化、就诊体验改善、医疗资源不均等现实问题。
老人看病,真难
那年,姥爷患病,潇潇因为工作脱不了身,父母又对医院的流程不熟悉,就诊很艰难,最终姥爷的离世成为她一生的遗憾,她非常后悔没有坚持把姥爷带到郑州来做个胃镜。不久后,母亲又经历手术。在两次亲人生病的过程中,由于工作原因,她无法抽出来太多时间去照顾家人,恰巧她又是独生女。“当时我觉得,要是有人来帮帮我们就好了。”潇潇说。
在给母亲陪床的过程中,她发现有很多老年人不太会使用手机,也不太会使用医院的智能化设备。她思索着,有没有一种职业可以帮助别人陪伴老人,又可以获得收益,于是她上网搜索,了解到陪诊师这个职业。“那些没有子女陪伴的老人就医时,我希望我能成为他们的子女。”潇潇说。
没有太多时间陪伴生病的老人就诊,并非个例。
国家卫生健康委公布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081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