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肆仁:做患者的邻家医生
基本功,病历,北京市,老一辈的“遗产”,医生的“基本功”,关键是人,让医院回归医疗
文/本刊记者 买佳豪刘肆仁 北京市第六医院副院长
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
刘肆仁所做的一切都只为了一件事——将医院回归医疗本身,拉近患者和医院之间的距离。
“呦,这不是刘大夫嘛,这么早就来上班了。今天我还找你瞧瞧病。”在北京市东城区交道口北二条的胡同里,王大妈一眼就瞅见了北京市第六医院副院长刘肆仁,她热情地与其打招呼,就像是碰见隔壁街坊一样。刘肆仁眯着眼,微笑着回复:“好啊,等会儿您直接来找我就行。”早上7点,刘肆仁像往常一样出现在医院门口。由于北京市第六医院地处胡同深处,四周被居民楼“包围”,在医院工作了近36年的刘肆仁早已和周边的居民成了朋友,像这样与周围居民的“不期而遇”,也早就习以为常了。“我无法将每一位我看过的患者都记住。但医院周围的居民,基本上都和我关系很好。”他说,医院主要的服务对象是这些附近的居民,作为东城区区域医疗中心的副院长,他希望自己能更加“亲民”。
如今,在刘肆仁的带领下,北京市第六医院心血管内科声名远扬,不只是周围的居民,有许多外地和偏远地区的患者纷纷来到胡同里找他治病。在许多人眼中,刘肆仁无疑是胡同里大医生的代表。但在刘肆仁自己看来,他只是在尽力完成一位医生的本职工作——用自己的医疗技术为患者解除痛苦,将每一位患者都视为自己的邻居和朋友,仅此而已。
老一辈的“遗产”
“说实话,可能是性格使然,愿意和我看过的病人多聊两句他自己的病情,逐渐地就成为朋友了。”
实际上,这种“亲民”的思想来源于刘肆仁早年工作与求学的经历。
1988年,在内蒙古包头市中心医院本科毕业后的刘肆仁有幸跟随当时的医院心内科主任孔翔凤教授学习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52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