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市人民医院医共体探索
官渡,改革背景,改革进程,托管官渡,1+10+N,县乡同推融妇幼,改革效果
文/韩华鑫 田园贵州赤水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改革,希望实现医保患三方共赢。
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是指以县级医院为牵头单位,将相应区域内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进行整合,通过统一管理、资源配置、收益共享、风险共担等机制,形成县、乡、村三级联动的管理共同体、服务共同体、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医共体的作用机制是,将不同等级医疗机构进行整合,通过统一管理、资源共享降低医疗服务成本,通过双向转诊、分级诊疗合理配置医疗资源,通过教学培训、学科交流提升医疗服务能力,通过资源下沉、家庭医生给予居民就医便利,通过医防融合、公卫服务降低疾病发生概率。这一改革最终希望实现医疗费用降低、居民就医可及性提高、就医满意度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提升、就诊格局有序、医疗资源高效利用、医保基金结余增加、医疗费用合理增长、医保基金平稳运行等多重目标。
2016年起,在贵州赤水市委、市政府的统筹部署、卫生医保行政部门的全力支持下,该市以赤水市人民医院为牵头单位进行医共体改革,并取得显著成效,为探索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方案积累了丰富经验。
改革背景
赤水市位于贵州西北部,全市面积1852平方公里,下辖11镇3乡3街道,该地户籍人口31.8万,常住人口24.7万,农村人口10.8万。该地经济落后,截至2015年其人均GDP仅为34848元,仍有贫困人口1.79万,贫困发生率为7.5%,群众因病返贫、致贫风险高;该地地形崎岖、人口分布不均,赤水市平原较少,地形以山区为主,除位于西北部市区人口相对集中外,其余人口则零散分布位于各个乡镇,且由于山脉横贯其中,赤水东西交通不便,市区医疗资源辐射范围有限。
改革前,赤水市人民医院设备设施相对陈旧,各乡镇卫生院硬件条件差、职工能力普遍偏低,大部分住院业务无法开展,医疗服务能力低下。由于医疗资源主要集中于市区,且受制于交通条件,其提供的医疗服务无法覆盖赤水市东北部居民。乡镇基层医疗机构卫生人员短缺、服务能力薄弱,导致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始终无法落地,群众就医获得感、满意度较差,多选择异地就医。异地就医不仅报销比例低,并产生了交通、食宿等额外开支,加重了百姓的经济负担,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突出。同时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858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