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悸致失眠,试试温胆汤
"不知道大家是否听过这样一则笑话:话说有一天,一位妇人去医院看病,向医生陈述道,“我晚上老是睡不着,躺在床上,总感觉床下有人;躺在床下,又感到床上有人,如此上上下下,真是折磨死了!”医生听完她的话,笑了笑没有作答,只是在医嘱上写下“将四条床腿锯掉!”相信与这位妇人相似的情况,在我们身边也有很多,甚至更为严重的,如下面这个医案:
【医案选录】
汪石山治一女,年十五,病心悸,常若有人捕之,欲避而无所,其母抱之于怀,数婢护之于外,犹恐恐然不能安寐。医者以为病心,用安神丸、镇心丸、四物汤,不效。汪诊之,脉皆细弱而缓,曰:此胆病也,用温胆汤,服之而安。
——摘自《古今医案按》
【白话医案】
明朝著名医家汪石山治疗过这样一名女子,芳龄十五岁,患有心悸,常常感觉有人要抓她,想要躲避却总感觉无处可逃似的。她的母亲抱着她在怀中,几个婢女在外面守护着,她却仍然因为害怕而不能够入睡。治疗过的大夫以为她这是由于心病所致,用过安神丸、镇心丸、四物汤,都不见效。后来请汪石山前来诊治,汪石山把脉后发现,女子的脉相细弱且缓慢,就说:这是胆出了问题。于是开了温胆汤的方子,女子服用后,果然治愈了失眠之症。
, 百拇医药
【医案分析】
随着社会竞争的不断加剧,生活节奏的加快,失眠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心健康。对于失眠的治疗,现代医学以镇静安眠药为主,但存在用药时间较长、药物依赖、疗效反跳等不良反应。祖国传统医学将失眠称为“不寐”,认为其多由情志所伤、劳逸失度、久病体虚、饮食不节等原因引起,根据具体的病情辨证施治,有比较好的治疗效果。
中医有“心主情志”“胆主决断”以及“心与胆相通”之说,意思是说,心对人的精神活动起主宰作用,而胆起决断作用。胆气通于心,主要体现为胆在神志方面的主辅配合关系。临床上,如果胆出现问题,胆气就会上扰心神而出现心悸不宁、惊恐畏惧、嗜睡或不眠等症。
《济生方·惊悸论治》有云:“惊悸者,心虚胆怯之所致也。”在本案中,女子脉象细弱且缓、心悸不安等情况,都是心胆气虚的表现。对于胆病引起的不寐,唐代大医家孙思邈非常重视,在所著的《备急千金要方》中特列“胆腑”一篇,指出“治大病后虚烦不眠温胆汤方”,到了明代,这一观点更是得到众医家的支持,并用于实践。王石山就常常运用温胆汤治疗心虚胆怯型失眠,本医案就是一例典型。此外,李中梓在《医学入门》中也提出了“心病怔忡宜温胆”的观点。
, 百拇医药
【药方分析】
安神丸&镇心丸
这两种方药笔者暂未查到确切组方,但从本案可以推断出,它们应该都是具有养心安神作用的方子。诸如此类作用的现代中成药也有很多,如:养心安神丸具有补肾益智、养心安神的功效,适用于心肾不交引起的少眠多梦、头晕心悸、耳鸣健忘、倦怠无力;同仁安神丸具有养血益气、镇惊安神的功效,适用于心血不足引起的心烦乏力、健忘、少眠多梦、心神不安;琥珀安神丸具有育阴养血、补心安神的功效,适用于健忘、心悸失眠、虚烦不安。
这些方剂在治疗失眠的问题上,多侧重由于心火偏旺、内耗阴血、阴虚火旺、虚火上炎、扰乱心神等原因引起的失眠,症状常见心烦不寐、面赤口渴、口舌生疮、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潮热盗汗等。
四物汤(中成药:四物合剂)
由白芍药、当归、熟地黄、川芎四味药材各等分组方而成。方中熟地滋阴补血,当归和血生血,白芍敛阴益血,川芎调和血气,诸药合用补血调血,且补而不滞,是血虚证的首选方药,被后世医家称为“妇科第一方”。在临床应用上,常用于治疗月经不调、痛经、不孕等妇科疾病。
, http://www.100md.com
温胆汤
作为中医临床常用方剂之一,温胆方始见于唐代大医家孙思邈所著的《备急千金要方》,由半夏、生姜、橘皮、枳实、竹茹、甘草六味药组成,具有温养胆气、和胃化痰的功效,主治胆虚痰热上扰引起的虚烦、失眠等证。到了宋代,陈言在《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将该方加以化裁,加入茯苓、大枣两味药,仍叫做温胆汤,主治“虚烦证”和“惊悸证”,症状多见于心虚胆怯、触事易惊、失眠多梦、不思饮食、心绪烦闷、坐卧不安等。
现代中成药安神温胆丸,则将温胆汤进一步加味改良,以半夏、陈皮、竹茹、酸枣仁、枳实、远志、五味子、人参、熟地黄、茯苓、朱砂、甘草 、大枣,共十三味中药材配伍组方而成,具有和胃化痰、安神定志的功效,适用于心胆虚怯,触事易惊,心悸不安,虚烦不寐等症。
编后:应对失眠,除了必要的药物治疗之外,还须注意饮食、起居方面的调理,如少喝浓茶、咖啡;避免熬夜,保持规律作息;睡前保持室内安静、心态平和。此外,可以在白天进行一些运动,晚上更容易入睡,还可以通过听一些舒缓的音乐来帮助入睡。【110538】", http://www.100md.com
【医案选录】
汪石山治一女,年十五,病心悸,常若有人捕之,欲避而无所,其母抱之于怀,数婢护之于外,犹恐恐然不能安寐。医者以为病心,用安神丸、镇心丸、四物汤,不效。汪诊之,脉皆细弱而缓,曰:此胆病也,用温胆汤,服之而安。
——摘自《古今医案按》
【白话医案】
明朝著名医家汪石山治疗过这样一名女子,芳龄十五岁,患有心悸,常常感觉有人要抓她,想要躲避却总感觉无处可逃似的。她的母亲抱着她在怀中,几个婢女在外面守护着,她却仍然因为害怕而不能够入睡。治疗过的大夫以为她这是由于心病所致,用过安神丸、镇心丸、四物汤,都不见效。后来请汪石山前来诊治,汪石山把脉后发现,女子的脉相细弱且缓慢,就说:这是胆出了问题。于是开了温胆汤的方子,女子服用后,果然治愈了失眠之症。
, 百拇医药
【医案分析】
随着社会竞争的不断加剧,生活节奏的加快,失眠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心健康。对于失眠的治疗,现代医学以镇静安眠药为主,但存在用药时间较长、药物依赖、疗效反跳等不良反应。祖国传统医学将失眠称为“不寐”,认为其多由情志所伤、劳逸失度、久病体虚、饮食不节等原因引起,根据具体的病情辨证施治,有比较好的治疗效果。
中医有“心主情志”“胆主决断”以及“心与胆相通”之说,意思是说,心对人的精神活动起主宰作用,而胆起决断作用。胆气通于心,主要体现为胆在神志方面的主辅配合关系。临床上,如果胆出现问题,胆气就会上扰心神而出现心悸不宁、惊恐畏惧、嗜睡或不眠等症。
《济生方·惊悸论治》有云:“惊悸者,心虚胆怯之所致也。”在本案中,女子脉象细弱且缓、心悸不安等情况,都是心胆气虚的表现。对于胆病引起的不寐,唐代大医家孙思邈非常重视,在所著的《备急千金要方》中特列“胆腑”一篇,指出“治大病后虚烦不眠温胆汤方”,到了明代,这一观点更是得到众医家的支持,并用于实践。王石山就常常运用温胆汤治疗心虚胆怯型失眠,本医案就是一例典型。此外,李中梓在《医学入门》中也提出了“心病怔忡宜温胆”的观点。
, 百拇医药
【药方分析】
安神丸&镇心丸
这两种方药笔者暂未查到确切组方,但从本案可以推断出,它们应该都是具有养心安神作用的方子。诸如此类作用的现代中成药也有很多,如:养心安神丸具有补肾益智、养心安神的功效,适用于心肾不交引起的少眠多梦、头晕心悸、耳鸣健忘、倦怠无力;同仁安神丸具有养血益气、镇惊安神的功效,适用于心血不足引起的心烦乏力、健忘、少眠多梦、心神不安;琥珀安神丸具有育阴养血、补心安神的功效,适用于健忘、心悸失眠、虚烦不安。
这些方剂在治疗失眠的问题上,多侧重由于心火偏旺、内耗阴血、阴虚火旺、虚火上炎、扰乱心神等原因引起的失眠,症状常见心烦不寐、面赤口渴、口舌生疮、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潮热盗汗等。
四物汤(中成药:四物合剂)
由白芍药、当归、熟地黄、川芎四味药材各等分组方而成。方中熟地滋阴补血,当归和血生血,白芍敛阴益血,川芎调和血气,诸药合用补血调血,且补而不滞,是血虚证的首选方药,被后世医家称为“妇科第一方”。在临床应用上,常用于治疗月经不调、痛经、不孕等妇科疾病。
, http://www.100md.com
温胆汤
作为中医临床常用方剂之一,温胆方始见于唐代大医家孙思邈所著的《备急千金要方》,由半夏、生姜、橘皮、枳实、竹茹、甘草六味药组成,具有温养胆气、和胃化痰的功效,主治胆虚痰热上扰引起的虚烦、失眠等证。到了宋代,陈言在《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将该方加以化裁,加入茯苓、大枣两味药,仍叫做温胆汤,主治“虚烦证”和“惊悸证”,症状多见于心虚胆怯、触事易惊、失眠多梦、不思饮食、心绪烦闷、坐卧不安等。
现代中成药安神温胆丸,则将温胆汤进一步加味改良,以半夏、陈皮、竹茹、酸枣仁、枳实、远志、五味子、人参、熟地黄、茯苓、朱砂、甘草 、大枣,共十三味中药材配伍组方而成,具有和胃化痰、安神定志的功效,适用于心胆虚怯,触事易惊,心悸不安,虚烦不寐等症。
编后:应对失眠,除了必要的药物治疗之外,还须注意饮食、起居方面的调理,如少喝浓茶、咖啡;避免熬夜,保持规律作息;睡前保持室内安静、心态平和。此外,可以在白天进行一些运动,晚上更容易入睡,还可以通过听一些舒缓的音乐来帮助入睡。【110538】",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