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家庭药师》 > 2011年第7期
编号:12289666
夏日炎炎谈中暑
http://www.100md.com 2011年7月1日 《家庭药师》 2011年第7期
     白昼渐渐被拉长,热辣的阳光打在脸上,满树的绿色更加郁郁葱葱……这些都向我们昭示着夏的到来。在酷热的夏日里,老百姓常常通过喝清凉的饮品,吃生冷的蔬果,吹风扇、空调等方式来预防中暑。然而,你知道吗?在传统医学领域,中暑一证却有“阴暑”“阳暑”之分,并认为“动而得之为伤阳暑,静而得之为伤阴暑”。那么,两者究竟该如何鉴别呢?别急,我们先来看看下面两个医案。

    【医案选录】

    案一:吴球治一人,暑月远行,渴饮泉水,至晚以单席阴地上睡。顷间,寒热,吐泻不得,身痛如刀刮。医曰:此中暑也,进黄连香薷饮及六和汤。随服随厥。吴诊其脉细紧而伏,曰:此中寒也。众皆笑曰:六月中寒,有是事乎?吴曰:人肥白,素畏热,好服黄连及益元散等凉剂,况途中饮水既多,又单席卧地,寒邪深入。当以附子理中汤,大服乃济,用之果效。

    ——选自《古今医案按》

    案二:龚子才治一妇人,暑月厨房热极,遂出当风处,脱衣乘凉,即头痛发热、恶寒身痛。医误以为伤寒,用附子理中汤。一服下咽,立时不语,口中无气,唇口青紫,心头微温。诊之,六脉洪大而数,此热症而误用热药。令以烧酒喷其胸前,将镜扑之,更以新汲水和蜜,用鸡翎沃入其口数次。少顷,妇人即伸舌探水,以益元汤灌下即活。
, 百拇医药
    ——选自《续名医类案》

    【白话医案】

    案一:吴球治疗的一个病人,六月远行,途中渴了就喝泉水,到了晚上铺一张席子在地上就睡觉。近来,他出现怕冷发热、上吐下泻等症状,身体痛得如刀刮似的。一医生说,他这是中暑了,便给他服用黄连香薷饮和六和汤。可病人一服用就晕厥过去。吴球给病人把脉,发现他的脉搏细紧而伏,就说:这是着凉了。众人笑话他说:六月受寒,哪有这种事?吴球说:病人体质肥胖,平时怕热,喜欢服用黄连和益元散等凉性的药物,就会积寒在体内,况且途中喝了很多凉水,又铺席子在地上睡觉,所以寒邪入侵,导致内寒、外寒相合而发病。应该用附子理中汤,急抓急煎。病人服用后,果然有了好转。

    案二:龚子才治疗一个妇人,这个妇人因为大热天在厨房里做事感觉非常热,于是就到外面风口处,脱掉外衣乘凉,马上感觉头疼、发热、恶寒、身体酸痛。医生误以为是着凉,就让她服用附子理中汤。妇人刚吃过药,立即说不出话来,口中没了气息,嘴唇变得青紫,心口微微温热。龚子才诊察后发现,病人六脉洪大而急,这是热症误用了热药而导致的。于是龚子才令人把烧酒喷在妇人的胸前,用镜子拍打,再从井里打出新鲜的水加入蜜,几次用鸡翎从上浇到她口中。不一会儿,妇人就伸出舌头来探水喝,于是龚子才再用益元汤灌给她喝,救回了她的命。
, http://www.100md.com
    【医案分析】

    “阳暑”,想必大家并不陌生。它就是西医概念中的“中暑”,主要指在盛夏里,病人长时间暴晒于烈日下或高温作业,导致阳邪入侵,出现头晕眼花、耳鸣、胸闷、烦热口渴、多汗、四肢无力等症。一般情况下,阳暑发病较急,应及时将病人转移到阴凉通风的地方,补充水和盐,以改善机体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同时,还可以用辛凉疏解的中药辅助治疗,如黄连香薷饮、益元散,并辅以西瓜、绿豆汤等清热解暑。

    在案二中,虽然病人有乘凉的前因,但由于其发病较急,且发病前长时间在闷热的厨房工作,故考虑以热症为主。由于前面治疗的医生没有谨慎用药,乱用了温热的方剂,犹如火上浇油,导致病人热上加热,甚至出现生命危险,于是龚子才立即对病人进行急救,除了用乙醇(酒精)擦浴拍打降温,补充必要的水分之外,还应用了益元汤以清热泻火。

    暑热时节,由于过食生冷、贪凉露宿、冷浴过久等原因所致的热病,属“阴暑”。夏季,由于暑热湿盛,汗液大泄,肌肤毛孔开放、腠理疏松,机体本身就容易受风邪和湿邪的侵袭。此时如果过于趋凉避热,例如长时间待在空调房间内,久坐或久卧阴寒潮湿的地方,夜间露宿室外,运动或劳作后立即用冷水冲凉,摄入过多生冷食物等等,都可能导致风、寒、湿邪侵袭机体,出现恶寒头痛、发热无汗、鼻塞流涕、口渴咽干、四肢酸痛、胸闷恶心、呕吐腹泻等症,在对症治疗时,可使用附子理中汤等温热的方剂以散寒。
, http://www.100md.com
    在案一中,病人暑月出行,长时间在烈日下奔走,故容易被误诊为“阳暑”,进而用辛凉的方剂加以治疗。殊不知,却忽略了病人由于肥胖怕热,平时喜欢服用凉药、喝凉水、睡在阴凉的地方等问题。这些长期保持的贪凉习惯,都可能导致病人中阳受伤,从而引发“阴暑”。如果一味用辛凉疏解的方剂,非但不能缓解症状,反而可能使阴寒更盛,加重病情。医家吴球正是经过斟酌考虑之后,改用附子理中汤来温热散寒,果然治愈了该病人的“阴暑”之证。

    【药方分析】

    ☆黄连香薷饮☆

    出处:《医方解集·清暑之剂》

    组方:黄连9克,香薷9克,厚朴6克,扁豆9克

    服用:水煎、冷服。

    方解:方中香薷解表、祛暑、除湿;黄连清热;扁豆健脾、化湿;厚朴理气、燥湿。诸药合用,共奏解表透邪、清暑化湿的功效。适用于外感暑热、汗多烦渴等症。
, http://www.100md.com
    ☆六和汤☆

    出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2

    组方:砂仁、制半夏、杏仁、人参、炙甘草各30克,赤茯苓、藿香叶、白扁豆、木瓜各60克,香薷、厚朴各120克

    服用:上述药材捣碎,按比例取12克水煎,每日1剂,分三次服用。

    方解:香薷辛湿,发汗解暑;厚朴苦辛,行气化滞;扁豆消暑渗湿;人参、赤茯苓、炙甘草健脾益气;半夏、砂仁和胃止呕;藿香叶化湿和中;木瓜化湿和胃;杏仁理气。诸药合用,具有祛暑化湿、健脾和胃的功效。适用于夏季湿热引起的四肢无力、胸懑气短、烦热、不思饮食、霍乱吐泻等症。

    ☆益元散(汤)☆

    出处:原载于《奇效良方》卷5,称辰砂益元散,后《医方解集·清暑之剂》更名为益元散。
, http://www.100md.com
    组方:滑石180克,炙甘草30克,辰砂9克

    服用:上述诸药研为细末,每次服用6克,温水送服,每日1~2次。

    方解:滑石性寒,能解暑热、利小便;甘草益气、泻火;辰砂即朱砂,甘寒清心、安神定惊。诸药合用,可消暑利湿,镇惊安神。适用于暑湿证,表现为烦渴多汗、心悸失眠、小便不利等。

    ☆附子理中汤(丸)☆

    出处:《太和惠民和剂局方》卷5

    组方:附子、人参、干姜、炙甘草、白术各9克

    方解:附子大辛大热,与干姜配伍,温阳散寒;人参、白术、甘草益气健脾。诸药合用,具有温阳散寒、益气健脾的功效,为温中散寒的代表方剂。适用于脾胃虚寒、湿热内蕴引起的呕吐、腹泻、手足不温等症。【110759】, http://www.100md.com(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