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家庭药师》 > 2012年第3期
编号:12283036
巧用艾叶
http://www.100md.com 2012年3月1日 《家庭药师》 2012年第3期
     艾叶为菊科植物艾的叶,性苦、辛、温,有理气血、逐寒湿、温经止痛、止血、安胎、止痒等功效。它不仅可以内服,还可外用,可谓“内外兼施”。不管是春夏之交蚊虫叮咬导致的皮肤痒疹,还是饮食不当引起的腹痛、腹泻,都可选用艾叶来治疗。

    止血止带安胎

    艾叶能暖气血而温经脉,为温经止血之要药,对于治疗各种吐血、咯血等病证,单用即可获效,或可配伍生地、阿胶等加强疗效。尤其适用于虚寒性出血病证,比如汉代医家张仲景之《金匮要略》收录的柏叶汤、胶艾汤;宋代医家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收载的四生丸等。

    此外,据《药性论》载,艾叶“止崩血,安胎止腹痛”。对于虚寒体质导致的白带量多,将艾叶与干姜、鹿角霜、煅龙骨、煅牡蛎等一起配伍煎服,有止带之功;对于虚寒体质导致的漏胎,用艾叶与阿胶、桑寄生、白术等组方使用,具固冲任、止血安胎的功效。

    止痛止呕止泻
, http://www.100md.com
    艾叶有温经散寒之功。虚寒体质者,受了寒湿之后出现关节痹痛、呕吐、腹泻等症状时,可以用艾叶与生姜、苏叶、藿香等组方来治疗。

    杀虫止痒

    南朝陶弘景《本草经集注》载,艾叶“捣叶以灸百病,亦止伤血。汁又杀蛔虫。苦酒煎叶疗癣”,可谓是一语中的。单用艾叶捣汁外用治疗蚊虫叮咬导致的皮肤痒疹;也可与花椒、乌梅、白癣皮等组方煎汤,再加入少量白醋外洗,治疗湿疹、荨麻疹、手足癣、肛门湿疹等,有一定的止痒效果。

    外用艾灸

    艾灸是以艾绒为主要材料制成艾炷或艾条,点燃后熏熨或温灼体表腧穴的灸法。具有温阳补气、温经通络、消淤散结、补中益气、防病保健等作用,深受人们的认可及偏爱。

    温经散寒:血得热则行,见寒则凝。灸法正是应用其温热刺激,起到温经通痹的作用。灸法常用于寒湿淤阻导致的痹证、腹泻等疾病。常用的穴位有:阿是穴、血海、足三里、三阴交、关元等。
, 百拇医药
    扶阳固脱:凡遇到大病危疾,阳气暴脱之时,兼见呕吐、下利、手足厥冷、脉弱等征候。急灸关元、神阙等穴,可以起到扶阳固脱、挽救垂危之疾的作用。在临床上常用于中风脱症、急性腹痛吐泻、痢疾等急症。

    升阳举陷:对于久病气虚导致的脱肛、久泄久痢、崩漏、滑胎等,可以遵循《灵枢·经脉》“陷下则灸之”原则,采用“下病上取”的方法,灸百会等穴位,能起到益气温阳、升阳举陷、安胎固经等作用。

    防病保健:未病先防,早治防病是中医“治未病”的学术思想的集中体现。艾灸在预防疾病和保健的运用方面已是历史悠久。《黄帝内经》记载“犬所啮之处灸三壮,即以犬伤法灸之”,以预防狂犬病;《针灸大成》记载,灸足三里可以预防中风。此外,据临床报道,灸至阴穴对于胎位不正有一定的疗效。足三里、中脘、关元、气海等是保健常选穴位。

    艾叶药膳推荐

    艾叶糍粑
, http://www.100md.com
    用料:艾蒿250克,糯米粉250克,白糖适量,茶油适量。

    做法:艾蒿洗净后,放在热水里焯2分钟,捞出后浸泡在凉水里反复冲洗,直至无苦味后挤去水分,切成碎末,或者捣碎;

    将糯米粉、艾蒿放在大碗里,加入白糖,加约100毫升水,调成糊状;

    茶油烧开,用勺子挑艾叶糊放在锅里,翻转数次,煎成饼状,即可食用。

    主治功效:祛湿、开胃、健脾。

    艾叶煮蛋

    做法:鸡蛋两个,艾叶15克(鲜品约50克),煮开至鸡蛋熟,即可食用。

    主治功效:虚寒痛经,月经之前连服3~5天。

    艾叶红糖汤

    做法:生姜5片,大枣5枚,艾叶15克,红糖适量,水煎服。

    主治功效:温经散寒、止痛,主要用于虚寒痛经。, 百拇医药(尹周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