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中寻兽(1)
开篇说虎骨:强筋健骨、追风定痛;
牛黄:清心解毒、豁痰开窍;
羚羊角:平肝息风、清肝明目;
麝香:开窍醒神、活血通经;
鹿茸:生精补脑、益肾助阳;
犀角:清热解毒、凉血定惊;
熊胆: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一串串动物的名字,将人们带回古早的记忆。在现代文明极度匮乏的时代,这些药用动物给人们带来了珍贵的价值。
而今,活熊取胆事件仍旧余音绕梁。舆论的关注焦点也从熊胆身上逐渐转移到药用动物的领域。动物,这一原本安安静静、少为人知的群体,忽然之间受关注度大大提升。那些动物类药材发出的神秘之光,吸引我们去追寻。那些药物中用到的动物,它们是什么,它们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历史说
《周礼》中有五药之说,大意是指药物分为草、木、虫、石、谷五类。其中虫便是指动物,故而动物药在古代也被称为虫类药。古代人们认为,动物属于血肉有情之品,很早就受到重视,因而,从传统医学的源头开始,动物药就是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动物入药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战国时期的《山海经》,其中就有关于麝、鹿、犀、熊、牛等动物入药的记载。
我国最早的一部中药学典籍——汉代的《神农本草经》,传说是神农氏尝百草之后所著的巨作,收录药物有365种,其中动物药有65种,如僵蚕、地龙等,被分为上、中、下三品。
时间发展到唐代,当时由官府指定编撰了《新修本草》,这本算得上是世界上最早的国家药典,收入药物增加到850种,其中动物药材增加到128种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01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