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夏日养生时
古语道,“七月流火”。七月指的是农历的七月。在古人的概念里,七月过后,火星西落,天气便开始转凉了。然而在岭南这个时节,正是热浪滚滚的炎夏。
祖先们深谙“因时制宜”的养生之道。早在《黄帝内经》中就已记载:“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人能应四时者,天地为之父母”。原来,季节的交替,气候的更迭,直接影响着人的生命活动,使人体阴阳气血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所以人应根据四时的变化,调节起居饮食,采取恰当的养生方法进行调护,才能做到“天人合一”,气血阴阳和顺而不致病。
夏日炎炎,我们应该怎样合理养生呢?本文将向你娓娓道来。
夏季重养心脾
中医学喜以五行与季节相配,故整个夏季又划分为夏和长夏两季。夏季始于立夏,从夏至日起气温逐渐升高,到了农历六月,约为阳历的七月与八月之间,这是整个夏天气温最高的时间,也就是进入了长夏的季节。
夏季昼长夜短,日照时间较长,时节之气以热、暑为主,而岭南之地雨水较多,更多伴夹湿。若时节之气变化过于急骤,超过了一定的限度,则易成淫邪侵袭人体;人体正气不足,与时节之气不相适应,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热、暑皆为阳邪,能伤津耗气,故夏天中,人们多汗出,并易感口干疲乏,而暑邪阳热之势更胜,更易伤人,可直入心包致高热谵妄或气津俱伤致晕厥,甚则夺人性命;湿为阴邪,易阻滞气机,困阻脾胃,使人觉得身体困重、倦怠、纳呆。这都是暑天湿气重的原因。
明代医家张景岳认为“夏应心而养长,长夏应脾而变化”。意指夏季中,人体代谢、运化均旺盛,而中医认为夏、长夏对应五行为火、土,对应五脏为心、脾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02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