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晚期鼻咽癌同步放化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摘要] 目的:观察局部晚期鼻咽癌同步放化疗的近期临床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64例Ⅲ、Ⅳa期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同步放化疗组(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32例,两组放疗方法相同。治疗组在放疗基础上同步行PF(DDP+Fu)方案化疗。结果:治疗结束6个月时治疗组局部肿瘤消退CR率为90.6%(29/32),对照组CR率65.6%(21/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毒副作用中,治疗组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经对症治疗均能耐受,均能顺利完成治疗计划。结论:局部晚期鼻咽癌同步放化疗可以提高局部控制率,而毒副作用虽有所增加,但经过对症治疗,均能耐受。
[关键词] 鼻咽癌;同步放化疗;疗效;毒副作用
[中图分类号] R98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4721(2009)02(a)-081-02
我国是鼻咽癌发病率最高的国家之一,由于鼻咽癌早期症状不典型,又无规律,因此确诊时绝大多数为中晚期病人。为探索更有效的综合治疗方法,我科从2006年10月~2008年4月,采用同步化疗并后程适形放疗的方法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收到一定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百拇医药
1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64例鼻咽癌患者均经病理确诊,未做过其他抗癌治疗。所有病人KPS评分≥70分;白细胞≥4×109/L,血小板≥100×109/L;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正常;心电图正常。按2003版美国肿瘤联合会(AJCC)和国际抗癌联盟(UICC)鼻咽癌TNM分期法。治疗前常规行鼻窦内窥镜、鼻咽部增强CT、颈部彩超、胸部CT、肝胆脾彩超、部分病例行骨ECT检查,以明确分期及排除远处转移。
1.2 临床资料
治疗组平均年龄为54.3岁(25~64岁);对照组平均53.6岁(26~64岁)。其余资料见表1。
1.3 治疗方法
放疗:两组患者均采用飞利浦16排螺旋CT模拟定位;美国Topslane三维适形治疗计划系统做计划;6 mV直线加速器X线外照射,每周5次,每次2GY,常规分割放疗,照射方法常规采用双侧面颈联合野和下颈切线野。鼻咽部原发肿瘤剂量36GY/18次后,采用适形放疗,总剂量70~76GY/35~38次;颈部淋巴结肿瘤剂量60~66GY/30~33次;颈预防量50GY/25次。同期化疗:顺铂20 mg静脉点滴1~5 d,氟尿嘧啶0.5 g静脉滴注1~5 d,于放疗第1周、第4周各化疗1周期。所有化疗患者常规给予恩丹西酮、奥美拉唑等止吐对症药物及升白细胞药物,必要时给糖皮质激素治疗。
, 百拇医药
1.4观察方法及判定标准
治疗过程中每周复查1次血常规,每2周复查1次间接鼻咽镜或鼻窦内镜,观察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咽黏膜反应及皮肤反应情况;治疗后复查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胸部正侧位片、肝胆脾彩超、心电图,治疗结束后1、3、6个月各复查1次鼻咽CT。放疗后半年做出评价。近期疗效评价按WHO标准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D)及病情进展(PD)。按WHO毒性分级标准评价毒副作用。
1.5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
2结果
2.1 近期疗效
全组病例全部行门诊随访,随访率100%。治疗结束6个月时,治疗组CR率为90.6%,对照组为65.6%,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 http://www.100md.com
2.2 急性毒副反应
见表3,两组皮肤反应和口腔黏膜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恶心、呕吐反应及白细胞下降显著高于治疗组(P<0.01),但经对症治疗均能耐受,均能顺利完成治疗计划。全组病例治疗前后均未出现明显的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改变。未因毒副反应而使第二段治疗中断或延迟。
3讨论
鼻咽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放射治疗为鼻咽癌最主要的治疗方法,但对于约占70%的Ⅲ~Ⅳ期鼻咽癌患者,单纯放疗5年生存率仅为30%~40%[1]。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而且远处转移占治疗失败的48.8%,也是主要的死亡原因[2]。鼻咽癌放疗后辅助化疗对降低远处转移和提高生存率没有帮助,诱导化疗可提高近期缓解率,但对提高长期生存率无多大的作用[3]。多项研究显示,同步放、化疗可提高局部晚期鼻咽癌的局部控制率与生存率[4,5]。其机制有:化疗药物使肿瘤细胞同步化,以增强放疗的敏感性;化疗药物干扰肿瘤细胞亚致死损伤后的细胞DNA修复;化疗药物的直接杀肿瘤效应等。三维适形放疗可以通过不同入射角度的多野照射,使照射靶区从三维方向与肿瘤靶区形状一致,使靶区剂量更合理,使肿瘤获得比常规放疗更高的照射剂量和分次剂量,减少邻近正常组织照射,保护了正常器官功能,提高了生活质量。本组结果提示治疗组放疗结束6个月时局部肿瘤消退CR率为90.6%,高于对照组的65.6%,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胃肠道反应、白细胞下降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但经对症治疗均能耐受,均能顺利完成治疗计划。皮肤反应、咽黏膜反应的发生率略高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笔者研究结果提示中晚期鼻咽癌同步放化疗[6],可以提高局部控制率,而毒副反应虽有所增加,但可耐受。至于是否能提高生存率和降低远处转移率,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 http://www.100md.com
[参考文献]
[1]Chua DT,Sham JS,Wei WI,et al.The predictive value of the 1997 American joint committee on cancer stage classification in determining failure patterns in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J].Cancer,2001,92 (12):2845-2855.
[2]易俊林,高黎,黄晓东,等.鼻咽癌放射治疗的失败模式[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04,13(3):145-148.
[3]殷蔚伯,谷铣之.肿瘤放射治疗学[M].第3版.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537-573.
[4]徐朝久.鼻咽癌的化疗进展[J].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2000,27(2):110-112.
[5]桂金川,伍显庭,李国友,等.放疗同步化疗治疗晚期鼻咽癌的临床疗效观察[J].四川肿瘤防治,2002,15(1):25-26.
[6]文芳.鼻咽癌侵犯颅底的CT诊断及临床价值[J].中国医药导报,2007,4(28):114-115.
(收稿日期:2008-12-15), 百拇医药(王希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