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造影检查肝脏局灶性病变分析
第1页 |
参见附件(1235KB,2页)。
[摘要]目的:对超声诊断肝脏局灶性病变不完全确定者进行超声造影检查。方法:对35例常规超声检查不能完全明确诊断的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进行超声造影,分析研究不同性质的肝脏局灶性病变在不同时相的增强表现。结果:不同性质的肝脏局灶性病变都有其特征性的增强模式,从而有助于鉴别诊断。与增强CT或增强MRI对照,大多数病灶有相似的增强变化规律。超声造影的诊断准确率达到94.2%(33/35)。结论:超声造影技术可明显提高对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诊断水平,而且在县市级医院开展此技术是可行的。
[关键词]肝脏;局灶性病变;超声造影;分析
[中图分类号]R814,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09)03(b)-069-02
超声造影(ultrasonic contrast)又称声学造影,是利用造影剂使后散射回声增强,明显提高超声诊断的分辨力、敏感性和特异性的技术。
近年来,随着超声造影(CEUS)技术的发展和新型超声造影剂的面市,超声造影在肝脏疾病诊断中得到较广泛的应用。本研究通过对35例肝局灶性病变超声造影增强模式的观察,探讨超声造影对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及技术应用。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2002年5月~2008年3月我院35例经常规超声检查不能完全明确诊断接受CEUS检查的患者,男31例,女4例,年龄20~75岁,平均49岁,33例经手术或穿刺活检获得病理诊断。2例经CT、MR、化验等检查及密切随访观察证实为良性。
1.2仪器
使用PHILIPS iE33型和Acuson 128XP/10彩色超声诊断仪进行超声检查,4V1探头,频率1.0~4.0MHz,配备对比脉冲序列(CPsl超声造影成像技术。造影剂:Bracco公司生产的SonoVue超声造影剂,浓度为5mg/ml,混悬液经肘静脉团注。
1.3方法
包括:①先常规二维超声扫查肝脏,记录病灶部位、大小、数目、回声特征,再使用彩色多普勒显示其血流分布,然后选择病灶的最佳切面后进入实时造影状态。在注射造影剂的同时启动超声仪内置记时器。实时观察病变部位的灌注及回声强度变化,内置硬盘及工作站同步存储动静态信息。造影全过程为6-8 min。在重点观察同一切面时,可在相邻切面或小幅度侧动探头做扇形扫查以便观察邻近区域,并确保每个被重点观察的主灶有完整的各个时相记录;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最后快速扫查全肝以便发现新病灶。②分别对所有病例进行增强时相、增强类型和强度进行观测、记录、分析。③所有病例与增强CT或增强MR/作对比分析。
B型超声扫查肝脏后注入造影剂,连续6~8 min观察肝脏及病灶的增强情况,第8-30秒为动脉相,第31-120秒为门静脉相,第121秒以后为延迟相。
2结果
35例超声检查患者,33例经手术或穿刺活检获得病理诊断,2例经CT、MR、化验等检查及密切随访观察证实为良性。本组病例超声造影诊断正确率为94.2%(33/35)。各病灶的超声造影增强变化规律与增强CT或增强MRI表现大致相似。在探测肝内转移灶方面,本组研究显示超声造影显示肝转移癌病灶检出数目比增强CT及MRI多6个,而1个病灶位于肝右叶膈面时US显示不如CT。本组超声造影2例误诊分别为:1例不典型原发性肝癌误诊为良性病变;l例错构瘤误诊为血管瘤。
3讨论
肝局灶性病变,主要由正常肝细胞、胆管、肝巨噬细胞等组成,虽无包膜,但与周围组织界线清楚,肿瘤内可见放射状纤维瘢痕组织由内向外分布构成的纤维分隔,隔内含动脉、静脉及增生的胆管。一般无症状。可表现为腹部肿块,少数病例可自发性破裂而大出血。超声表现:可以有低、高或混合回声,缺乏特征性,可见纤维分隔。鉴别诊断需与肝细胞癌鉴别。
肝脏肿瘤复杂多样,不同类型肿瘤由于组织病理上的不同,其血供上也各有特点。常规超声检查一直是肝脏局灶性病变的一项重要检查方法,但与增强CT和MRI相比。其诊断的特异性较低;彩色多普勒、能量多普勒可检测肿瘤内部血供情况,但对于一些少血供肿瘤、血管内流速缓慢的肿瘤及位置较深的肿瘤,多普勒检查仍不能测及其内的血流信号:另外由于多普勒检查会受到组织运动的影响,尤其肝脏左叶受到心脏搏动的影响而产生大量伪像。
CEUS检查在肝肿瘤数量的诊断方面优于常规超声和Spiral CT。尤其在检测1cm以下的亚厘米病灶方面,超声造影的显示能力可优于或至少与spiral CT具有同样的敏感性,同时,也使亚厘米级的肝脏肿物检出率由彩超的56%提高到96%。与CT和MR/相比,超声造影拥有安全性好,较少变态反应,实时性,检查费用相对较低等优越性。CEUS检查的局限性:目前的实时超声造影检查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235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