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09年第6期 > 正文
编号:12057158
急性病人的心理护理体会
http://www.100md.com 2009年2月25日
    参见附件(656kb)。

     [摘要]急性病人是指那些发病急,病情重,因而需要紧急抢救的病人。过去有种错误的观点,认为急性病人病势危重,医护人员的任务就是以最佳的技术和最快的速度抢救病人,无须实施心理护理。近十年来,随着抢救护理科学的形成和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对急性病人也同样需要心理护理,因为急性病人不是面临生命威胁,就是遭受躯体伤残,心理正处于高度应激状态,此时,如果进行良好的心理护理,就会缓和其紧张情绪,有助于转危为安。否则,如果在病人心理上高度紧张之时,再加上抢救时的种种劣性刺激,就会加重病情,甚至造成严重后果。

    [关键词]急性病人;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2,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4721(2009)03(b)-091-01

    急性病人所指的范围较广泛,往往涉及各临床科室的危重患者,病情危急,甚至有生命危险,在强调积极抢救病人的同时,心理护理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将近几年我们对急性病人心理状态分析及心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急性病人的心理状态

    1.1环境因素

    病人到医院看病面对的是陌生的医护人员及其生疏的环境,往往会导致心理紧张,或见其他病人痛苦的面容,都可能会产生心理障碍。再加上没有亲人的陪伴,就会觉得较害怕,致使疼痛难以忍受,病情更觉加重感。通常表现为大喊大叫,不听医护人员的劝告而影响休息、睡眠和正常的饮食。

    1.2恐惧和焦虑

    病人因发病急,到医院后对自己的病情及诊断治疗过程仍处于一个未知状态,对自己疾病产生多种多样的想法,如能否耐受自己的疼痛,是否诊断清楚或病情加重,甚至会想到病死等,这一系列的想法在患者思维中不断形成,对一个病人的心理产生巨大的影响,这种心理会伴随治疗疾病的过程,而且随着病痛的加重而增加。

    2不良心理因素造成的影响

    2.1疼痛

    疾病导致的疼痛使病人精神紧张、对疼痛耐受力差,惧怕疼痛等不良心理情绪则会干扰人体中枢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造成多种脏器功能紊乱,产生全身疲乏无力、不思饮食等,也会引起人体水、电解质平衡失调,导致其病情加重[1]。

    2.2外伤及产妇出血

    外伤病人往往都在突然间发生出血,由于流血不止,病人产生高度的精神紧张状态,不能听取他人的劝告,难以与医护人员配合,致使出血量不断增加,更进一步加剧恐惧。产妇因在生产过程中过度疲劳,精神高度紧张和忧虑,可使产程延长,影响产后子宫收缩,造成大出血。

    2.3精神崩溃,加重病情

    在临床上,经常看到急性病人对自己的病情焦虑、恐惧、紧张不安,渴望得到最佳和最及时的抢救,以便转危为安,但急性病人的心理活动又十分复杂,多种多样,瞬间袭来的天灾、人祸等超常的紧张刺激,可以摧毁一个人的自我应对机制,出现心理异常。健康人突然患了心肌梗死或恶性肿瘤等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656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