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09年第13期
编号:12054675
结肠气钡双重造影对溃疡性结肠炎的X线诊断价值
http://www.100md.com 2009年5月5日 《中国当代医药》 2009年第13期
     [摘要] 目的:通过结肠气钡双重造影检查,回顾性分析评价该检查方法对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45例溃疡性结肠炎应用日本岛津800 mA数字胃肠X线诊断机进行了气钡肠道双重造影及肠镜检查术后病理证实。结果:溃疡性结肠炎的X线表现为病变自直肠逆行向上呈连续性发展,早期:结肠边缘见针刺状突出(或棘状突起)及正面的“靶样征”;急性期:出现“锯齿征”、“纽扣征”和“鹅卵石征”;慢性期:局部肠腔呈铅管样狭窄及假息肉形成。结论:结肠气钡双重造影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检出和早期诊断都有着重要意义,是结肠疾病的首选检查方法,根据病史、进展方式和典型X线征像,本病较易诊断,不难与其他炎性结肠病变鉴别。

    [关键词] 结肠气钡双重造影;溃疡性结肠炎;X线诊断

    [中图分类号]R574.6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09)07(a)-094-02

    溃疡性结肠炎(UC,下称溃结),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认为与免疫系统有关。本病在欧美国家较多,近年来我国的发病率有明显上升的趋势[1]。X线检查与其他炎性结肠病变有一定共同表现,有时不易区分,应结合临床病史、实验室检查和其他临床检查资料,综合分析才能做出正确诊断。而溃疡性结肠炎为原因未明的结肠慢性溃疡性炎症,起病大多缓慢,常为大便带黏液血或腹泻,常伴有阵发性腹痛及里急后重,也可出现发热、贫血、消瘦等全身症状。结肠气钡双重造影,对结肠黏膜的细微结构变化和表浅溃疡均能明确显示[2-3],因此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早期诊断能达到满意的效果。现就广东省茂名市人民医院2005年5月~2008年8月1 273例结肠气钡双重造影(DCBE)中发现的经肠镜或手术证实的45例溃疡性结肠炎进行分析讨论如下:
, 百拇医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5年5月~2008年8月笔者对45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行结肠气钡双重造影。男32例,女13例,发病年龄最小为16岁,最大65岁,平均35岁,以25~45岁为高发年龄。病史1~20年。临床症状以腹泻、黏液血便为主,部分伴有腹痛、低热及消瘦。其中27例经手术证实,18例经结肠镜检证实该诊断。病变部位:直肠、乙状结肠23例,左半结肠、横结肠15例, 全结肠7例。

    1.2治疗方法

    造影剂: 采用上海马陆厂的X线双重造影用硫酸钡干混悬剂(Ⅰ号),浓度为80%~100%,W/V150~200 ml,注气量为600~800 ml。

    造影方法:对比剂使用体积比为1∶1~1∶1.2(硫酸钡∶水)的硫酸钡混悬剂。X线机为日本岛津800 mA数字胃肠机。造影时,取左侧卧位,自肛管内缓慢灌入钡剂达降结肠中段,停止灌钡。灌钡完毕后患者多次旋转身体,用灌肠机低压缓慢注气,注气量一般以患者明显感到腹胀而能耐受为度。在透视下对肠管进行多体位、多方向的观察,必要时以压迫器对腹壁局部加压,然后转体涂布,常规透视观察并点片6~12张。点片力求包括直肠、乙状结肠、降结肠等结肠各段,要求尽量拍各部位的双对比片,重点显示回盲部、乙状结肠等疾病好发部位。
, 百拇医药
    2 结果

    X线表现主要为以下几点:

    2.1 早期

    主要为肠道功能性改变。病变肠段痉挛收缩,肠腔向心性狭窄,肠袋变浅以至消失。肠腔边缘模糊,呈毛发状尖刺突向腔外,表示有黏膜针眼状溃疡形成。病灶局部黏膜呈颗粒状隆起, 如伴有粟粒状溃疡时, 正面即为“纽扣样”,侧位呈小针刺状突起。此期共有28例,占51.1%,年龄22~68岁。

    2.2 急性期

    在X线照片上表现有多发性溃疡,根据溃疡的深度除早期征象外还有“锯齿征”,表示小溃疡数目增多,且大小不等,深浅不一;在钡柱充盈像上可见肠管轮廓边缘呈锯齿状或毛刺状突起。排钡后黏膜像上,可见肠腔内多个斑点状钡剂停留,为溃疡龛影所在。此期共有11例,占24.4% ,年龄31~72岁。
, 百拇医药
    2.3 慢性期

    在溃疡之间的肠黏膜面,出现大小不等的颗粒样或息肉样充盈缺损,为假息肉形成,其直径不超过0.5 cm。充盈像上可见肠管边缘毛糙或高低不平,出现深浅不一的小圆形充盈缺损,肠壁的纤维化可同时出现,且病变肠管与正常结肠截然分界。此期有4例,占11.43%,年龄47~83岁。

    2.4 晚期

    由于肠壁广泛纤维化,可见肠腔狭窄,肠管缩短,正常结肠袋形消失,管壁不完全僵直,或呈息肉样改变。若为严重纤维化,无论充盈像或黏膜像,肠腔的舒张或收缩均不佳,以至完全失去韧性,如同皮管状狭窄,管壁毛糙,管腔狭窄。此期仅有2例, 占4.44%,年龄63~85岁。

    3 讨论

    溃疡性结肠炎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病变主要位于黏膜层和黏膜下层,可能与免疫、遗传、感染、精神因素有关[4]。在我国,可能随乳制食品增加,食物内含纤维成份减少,UC有逐年增多的趋势,并有UC合并结肠癌的报道。因此,本病应引起人们的重视,气钡双重造影检查溃疡性结肠炎时显示最为清晰,使诊断率明显提高,是溃疡性结肠炎诊断的有效手段。
, 百拇医药
    气钡双重造影检查前肠道准备相当重要,肠道的清洁度和干湿度对气钡造影的质量有着很大的决定作用,因为只有肠道清洁、干湿度适中,才能保证钡剂能均匀地涂布及黏附在肠壁上,才能清晰地显示黏膜细微网状结构,才利于发现微小病变[5]。

    DCBE检查有几点要求:①低张状态下灌注钡(气)时要本着气往高处走、钡往低处流的原则,注意体位的变换,使气钡均匀涂布于肠壁,包括回盲部。这是造影成功与否的关键。②摄片应多变换体位,力求将各肠管分段展开。构成良好的腔壁双对比像,并分段点片,病变处要求同时点充盈像,必要时摄取加压像。③阴阳两种造影剂要适量,过多小肠显影、肠管互相重叠易掩盖病变;过少则右半结肠显示欠佳,影响诊断。

    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鉴别诊断:①结肠Crohn病,是节段性而非连续性病变,分布不对称,一般直肠不受累。溃疡性结肠炎病变一般是连续的,病变分布对称,直肠、乙状结肠易受累。Crohn病溃疡多为纵行的,炎症改变的黏膜上为多数“卵石状”表现,晚期则有瘘道形成,而溃疡性结肠炎几乎无此改变。②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粪便中有大量黏液但无脓血,DCBE 检查仅示有结肠痉挛等改变, 而无其他炎性病变可见。③溃疡性结肠炎。常见于老年人,起病急,腹痛剧烈,病程短,鲜血便,病变多发生在脾曲附近,一般无直肠受累和跳跃征及息肉、鹅卵石征。
, http://www.100md.com
    总之,随着人们对溃疡性结肠炎的认识不断提高及结肠双对比造影检查的广泛应用,一般诊断不难,早期UC的诊断率亦明显提高。但当出现诸多并发症或伴随病变时易于混淆,故应认真综合分析临床症状和X线表现,并结合内窥镜检查通常可作出正确的诊断。

    [参考文献]

    [1]欧阳钦,万学红,温忠慧,等.全国炎症性肠病学术会议纪要[J]. 中华消化杂志,2001,(4)∶235-236.

    [2]王恭宪.结肠低张气钡双重造影小结[J].中华放射杂志,1980,14(2):99-101.

    [3]王恭宪.结肠低张气钡双重造影诊断细小病变的价值[J].中华消化杂志,1981,1(3): 169.

    [4]马爱群.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82.

    [5]龚志刚.结肠气钡双重造影几个技术因素的探讨[J].实用医技杂志,2005,12(8):20-24.

    (收稿日期:2009-04-21), 百拇医药(王文尚 麦远其 陈赞雄 崔国儒 王郁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