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09年第13期
编号:12054667
中药热敷包治疗急性腹痛50例临床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09年5月5日 《中国当代医药》 2009年第13期
     [摘要] 目的:观察应用中药热敷包治疗急性腹痛的疗效。方法:选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的实验方法,设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应用自制中药热敷包治疗,对照组肌肉注射山莨菪碱,分别于用药后30 min、1 h、6 h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30 min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52%,而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总有效率对照组优于治疗组(P<0.05);1 h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0%,而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6%,总有效率对照组与治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 h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而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2%,总有效率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药热敷包对治疗急性腹痛疗效持久,副作用小,操作简单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中药热敷包;山莨菪碱;急性腹痛

    [中图分类号] R975.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09)07(a)-105-02

, 百拇医药     笔者2001~2005年,应用中药热敷包治疗急性腹痛5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均来自门诊患者。诊断标准参照《消化内科诊疗效常规》[1]和《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第二版) [2]:凡以腹痛为主诉或他病兼见腹痛症状而排除肿瘤、腹膜炎、肠梗阻及异位妊娠破裂等外科急腹症的患者均纳入观察对象。临床表现为急性阵发性与间歇性腹痛,每次发作时间数分钟至数小时不等,发作时间无规律,无明显诱因,腹痛程度轻重不同,严重者辗转反侧,大汗淋漓,甚至面色苍白,手足厥冷。将100例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男31例,女19例,年龄11~67岁,平均(33±12.11)岁;对照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11~71岁,平均(34±12.57)岁。经统计学处理,两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 百拇医药
    1.2治疗方法

    1.2.1治疗组采用自拟中药热敷包热敷患处。中药热敷包处方:香附50 g,莱菔子50 g,生姜30 g,葱白头15个,将以上中药打碎混合炒热,加白米酒稍炒,装进透气布包内,装订。调节热敷包的局部温度,避免烫伤皮肤。首先按顺时针方向按摩腹部10余次,然后再将热敷包置于疼痛部位。每次热敷时间约20 min。可重复2~3次炒热热敷,直至症状缓解。

    1.2.2对照组肌肉注射山莨菪碱10 mg,1次。

    1.3疗效标准[3]

    痊愈:疼痛缓解,伴随症状消失;有效:疼痛减轻,伴随症状明显改善;无效:疼痛如故或加重而兼证未减。

    2 结果

    分别于治疗后30 min、1、6 h观察患者疗效及药物副作用。
, http://www.100md.com
    经过检验,两组比较,治疗30 min后,总有效率对照组优于治疗组(P<0.05);治疗1 h后,总有效率对照组与治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 h后,总有效率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治疗后治疗组未发现任何副作用;对照组中出现轻度口干、面红12例,轻度排尿困难5例。

    3 病案举例

    患者,男,41岁,农民。2001年5月6日初诊。患者自诉1 d前淋雨、晚餐进食油腻食物后开始出现腹部胀痛,伴头昏、恶心,无呕吐,无腹泻。于当地门诊予口服藿香正气丸、陈香露白露片、雷尼替丁后症状无好转,今天早上腹痛加重,时伴阵发性绞痛。遂设家庭病床就诊。刻诊:腹部平软,轻压痛,无反跳痛,Murphy(-),阑尾点无压痛,未扪及包块,肠鸣音活跃。诊断:急性胃肠炎并肠痉挛。给予中药热敷包治疗。嘱患者用中药热敷包先按顺时针方向按摩腹部10余次,然后再将中药热敷包(香附、生姜、葱白头、莱菔子)置于患处。患者自觉腹部胀痛逐渐减轻,约30 min后腹痛消失,无恶心呕吐,无腹胀腹泻。观察6 h,患者腹痛无复发。
, 百拇医药
    4 体会

    西医学认为:急性腹痛是指患者自觉腹部突发性疼痛,常由腹腔内或腹腔外器官疾病所引起,前者称为内脏性腹痛,常为阵发性并伴有恶心、呕吐及出汗等一系列相关症状,腹痛由内脏神经传导;而后者腹痛是由躯体神经传导,故称躯体性腹痛,常为持续性,多不伴有恶心、呕吐症状。本方法治疗对象排除外科急腹症引起的急性腹痛患者。对于急性腹痛的患者,及时有效地缓解疼痛是治疗的重要目标之一。临床治疗(腹痛)的方法颇多,西药如阿托品、山莨菪碱等均可以较好地缓解平滑肌痉挛,从而消除由此引起的疼痛。但其作用机制相对单一,对于其他原因引起的腹痛效果不确切,而且有较明显的副作用;对于青光眼、尿潴留以及心动过速患者均不宜使用,限制了临床使用和疗效。本文讨论之急性腹痛包括中医学的胃脘痛及腹痛。《内经》中即有胃脘痛及腹痛病名的记载,并对其病因病机、症状表现有所论述。《素问·举痛论》认为腹痛的发生是由于“寒气客于肠胃之间,膜原之下,血不得散,小络急引故痛”。腹痛的病机不离“不通则痛”,外感寒热,内伤饮食、情志,以及虫积、跌扑等原因,皆可导致脏腑气机不利,气血运行不畅,经脉流行阻滞而出现腹痛。故治疗上我们以“通则不痛”为治则,采用行气散寒通络之法,即《内经》之“熨”法。通过温经散寒、理气止痛之中药作用,使局部血管扩张充血,加快血液循环,局部风寒湿邪可随汗而出。中药外敷包中的生姜、葱白头均能祛风散寒止痛;香附、莱菔子能理气止痛;白米酒入心肝肺胃经,具有通血脉、御寒气、行药势作用[4]。诸药合用,通过熏敷患部,达到行气散结、祛风散寒止痛之功效。外治之法是中医治疗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现代研究药物外用机制除经络传导、皮肤透入外,成建山[5]认为,经络循行线上具有低阻抗性,有特异的声学特性,以及感应性的热学变化等特性,外治中药通过经络的感传影响多层次生理功能,它们之间可能产生相互激发和协调作用,导致了生理上的放大效应,使药物外治的效果可能在某个方面优于内服效果。中药外敷疗法直接刺激穴位经由皮肤直接进入血液循环,可迅速发挥治疗作用,安全可靠,避免口服药出现的血药浓度峰谷现象,也可减少经过肝胆,避免肝损害,副作用较其他给药途径为少,中药外用在这一方面则有独到的优势。本观察表明,山莨菪碱肌肉注射,对缓解急性腹痛起效较迅速;而中药热敷包外敷,则对病因治疗及巩固疗效有较明显效果。因此中药热敷包对治疗急性腹痛疗效持久,副作用小,操作简单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李向东.消化内科诊疗效常规[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1.

    [2]孙传兴.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321-321.

    [3]张国雄,陈延,刘旭生.四黄水蜜外敷治疗急性腹痛50例[J].中国中医急症,2001,10(4):191.

    [4]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词典[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916-1918.

    [5]成建山.中医外治的现状与展望[J].中医杂志,1992,33(12):1461-1461.

    (收稿日期:2009-05-06), 百拇医药(蔡建文 王云蝶 林广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