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0年第2期
编号:12046541
急救医学中患者心理与医护人员的心理品质研究(1)
http://www.100md.com 2010年1月15日 《中国当代医药》 2010年第2期
     [摘要]探讨急诊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制定心理干预措施提供依据。对综合医院急诊科医护人员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并与国内常模进行对比分析。综合医院急诊科的医护人员面对紧张繁重的工作,不仅消耗大量的脑力和体力,而且还承受着来自于社会各个方面巨大的压力,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急诊医护人员症状躯体化、人际关系、焦虑、抑郁、偏执、精神病性因子评分均显著偏高,心理健康水平低于一般人群。护士的突出问题是人际关系、躯体化、强迫症状、偏执和抑郁;医生的突出问题是恐怖、焦虑、偏执和抑郁。应针对医护人员的心理问题给予相应的心理干预。观察患者心理,培养自己优良的心理品质,从而进行有效的心理治疗与心理护理,获得最佳的抢救效果。

    [关键词]急诊;医护人员;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1(b)-131-02

    急救医学在我国是一门新兴学科,其特点是“急”,表现为发病急、需求急、处理急;其核心是“救”,如果得不到急救,则反映急救医疗体系不健全,或医院功能发挥得不好。急救的关键是时间,即时间就是生命,急救管理务必缩短距离,节省时间。由于它的独特之处,急救医疗工作者,不仅必须具备高超的诊断水平和娴熟的医疗技术,而且还应该善于观察患者心理,培养自己优良的心理品质,从而进行有效的心理治疗与心理护理,获得最佳的抢救效果。笔者试从三方面谈谈个人认识。
, 百拇医药
    1 急诊患者的心理特点

    急诊患者起病突然,发展迅速,病势凶猛,常有机体结构改变或组织损伤。若诊断正确,抢救及时,疾病将迅速痊愈,否则将延误病情,甚至危及生命。在此期间患者心理有如下特点:

    1.1 焦虑心理

    急性病起病急骤,自觉症状明显,如发热、疼痛、呼吸困难等躯体症状都会使患者心理受到不良刺激,导致心理紧张。由于疾病来得突然,甚至是天灾人祸,患者没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因而往往产生焦虑。如有的工程技术人员正在进行一项技术革新或科研项目,因突然患病,不能继续工作而万分焦急,有的教师为自己突然患病不能上课而焦急万分,患者如是家庭主妇,亦会为不能照顾孩子和家庭而焦虑。又如心脏复苏后患者害怕再次停搏,特别担心在无他人在场时突然发生意外,故一人独处时尤其显得焦虑。呼吸功能衰竭的患者易因通气功能的丧失而引起忧郁。气管切开,通气装置的安放,既影响患者与他人的交往,又导致其心理上的不安全感,更易发生焦虑。总之,这些都将影响日常生活,打乱工作秩序,使患者忧虑重重。患者急切要求确诊,家人急于向医生叙述病情,了解诊断。因此常出现一位患者有多人陪伴围观,影响抢救工作的正常进行。
, 百拇医药
    1.2 急躁与忧郁心理

    由于得病突然,病情严重,患者及家属深怕疾病恶化。因此,患者对疾病的恢复痊愈表现出急躁。患者一进医院就要求医务人员明确诊断,治疗药列病除,一针见效。患者对反复的检查、治疗往往缺乏耐心,对医务人员常表现出生硬、粗暴的态度。如急性外伤者,当情绪休克期过后,许多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急躁反应。由于患者对外伤及其后果全无心理准备,一旦他们面临并理解当前的困难处境时,就格外烦躁不安,心神不宁。个别严重者甚至变得心情恶劣,怨天尤人,万事不如意,容易激惹,无故发怒。

    忧郁是患者对“损失感”的心理反应,当患者觉察到外伤给自己造成的损失,如肢体残废、外貌破相、学习或工作的困难、经济负担、人事关系及个人前途的影响等,常常会发生忧郁反应。

    1.3 恐惧心理

    1.3.1 环境因素为了尽快明确诊断和及时减轻患者痛苦,对患者常需进行一系列的检查和采用各种综合治疗措施,而这些诊断方法和采用的各种综合治疗措施对患者来说都是陌生的,有的还会增加患者的痛苦。然而,患者受到这些“特殊”的对待,往往产生恐惧。抢救室内的各种医疗陈设;24 h不分昼夜的监护,连续强光照明扰乱了人体生物节律:连接身体的各种导管使活动受限,身体多种仪器困绕,由这些仪器左右生命。清醒患者目睹医护人员严肃面孔和紧张抢救的工作气氛,使患者感到焦虑、恐惧不安。
, http://www.100md.com
    1.3.2 疾病因素

    疾病本身对患者就是巨大的心理压力,如心肌梗死的患者持续性的剧痛,使之产生濒死的恐惧心理,大出血的患者身体虚弱无力,再看到出血时也会产生紧张和恐惧。

    2 急诊医生的心理品质

    医生应观察患者的心理状态,了解其身心需要,针对不同的心理特点,在采取必要的抢救治疗措施的同时,消除其各种不良的心理因素,提高医疗效果。

    2.1 高度的同情心和责任感

    患者急诊来院,医生就在客观和事实上承担了对患者健康的责任。不管什么理由,无论理由多么“充分”。任何拖拉、粗疏、延误诊治时间,造成不必要的伤残、死亡都是不负责任和失职的表现。医生对待危重患者的诊治要有超越对待一般患者的道德情感、道德责任,更要细心、耐心地照料患者。
, http://www.100md.com
    2.2 以患者利益为重,选择最佳治疗方案

    危重患者病情凶猛,变化迅速,要求及时诊断,治疗也十分迫切。情况愈是紧迫,所采用的诊查手段与治疗措施愈要安全可靠。

    采用某种诊查或治疗之前,必须充分考虑患者的病情是否能承受这种治疗或诊查,及可能带给患者的负担。如果权衡不周,常在危急时刻促使病情加重。导致严重后果。

    选用某种药物或手术治疗时必须慎重考虑这些治疗措施所引起的副作用或副损伤。如果正副作用相比,利多于弊,应坚持选用,并在实践中力争减少副损伤。诊断上单纯追求诊查技术的新颖,化疗、放疗等治疗中只考虑疾病本身,而不顾患者安危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2.3 危急时刻敢于担风险

    对危重患者的抢救往往存在一定的风险。面对患者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医生是否勇于负责,敢于担风险,积极、果断地对患者进行抢救,是对医生道德信念的考验。抢救中确实存在成功与失败的问题,怕担责任,回避风险,保己平安,置患者于不顾是很不道德的。正确的态度应该是慎重、细心、大胆地采取安全有效,风险最少,损伤危害最少的方案,这是对患者负责的态度;另一方面,虽然存在一定的危险,但不积极抢救,病情必然恶化,抢救尚有一丝希望,医务人员应以百分之一百的勇气和热情进行抢救,以争取患者百分之一百的希望。

    本院曾有这样一个病例:一呼吸困难的健壮男子急诊来院。医生怀疑喉头水肿致气管梗阻,如果首诊医生敢于担风险,即刻用一大号针头插入喉部,同时静脉用药,病情可望得到一定缓解,赢得抢救时间。然而,这位医生就差点胆量,致使会诊医生(五官科)赶到时失去了抢救机会,造成一起医疗事故。

    2.4 医生的“慎独”

    “嗅独”源于古代儒家著作《礼记·中庸》:“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指在独自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 http://www.100md.com(李 梅)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