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例无痛分娩效果评价
http://www.100md.com
2010年3月15日
第1页 |
参见附件(1156KB,2页)。
[摘要] 目的:对无痛分娩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对照组,常规施行“导乐”分娩。病例组,PCEA泵行硬膜外自控镇痛。结果:病例组阴道分娩者器械助产率(18.4%)较对照组器械助产率(30.9%)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第一产程缩宫素使用率、产后出血量、新生儿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该技术大大降低了器械助产率,且能够减轻产妇分娩痛,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分娩质量。
[关键词] 无痛;分娩;效果
[中图分类号] R714.3[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3(b)-156-02
“无痛分娩”即分娩镇痛技术,一般是通过硬膜外麻醉的方式,并采用自控泵来给予麻醉药。在使得产程顺利进行的前提下,有选择、有条件地给予止痛。本院2005年施行无痛分娩技术以来,共成功应用于136例产妇,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取2005年1月~2008年12月经本院妇产科实施无痛分娩的产妇158例,取同年龄对照组产妇163例,产妇年龄20~28岁,均为足月第1次妊娠、单胎头位,胎儿大小有可比性,无头盆不称及产科麻醉禁忌证,无内科疾病或妊娠并发症,病例组分娩前签署麻醉同意书。
1.2方法
病例组:在L2~3间隙行硬膜外穿刺成功后,头向置管4 cm,连接PCEA泵行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泵内镇痛液为0.15%罗哌卡因+0.15 mg枸橼酸芬太尼混合液50 ml,持续镇痛注射药量为3~5 ml/h,单次加强剂量控制在0.2~0.5 ml,在进入第二产程关闭。对照组:常规施行“导乐”分娩,即在第一产程中由专人陪护,并及时给予心理疏导和鼓励。
1.3观察指标
评价两组分娩结局:包括是否需要器械助产及剖宫产率的比较;评价分娩过程使用缩宫素的量及产后出血估计量。评价胎儿情况:新生儿出生后5 min APGAR评分情况。
1.4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13.0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间率的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不同分娩方式分娩结局的比较
病例组采用无痛分娩剖宫产率(13.9%)较对照组(22.7%)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阴道分娩者器械助产率(18.4%)较对照组器械助产率(30.9%)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与对照组相比,*P<0.05
2.2 不同分娩方式使用缩宫素、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情况的比较
无痛分娩中顺产组第一产程缩宫素使用率、产后出血量>300 ml患者(80.1%、58.8%)较对照组(70.6%、45.2%)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APGAR评分两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分娩疼痛”是绝大多数女性一生中经历的最剧烈的疼痛。据调查,50%的产妇在数小时待产过程中会感到“痛不欲生”,甚至丧失理智[1]。中国社会科学院专家指出:产妇分娩是否痛苦,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为产妇减轻痛苦,是对生命个体的尊重,也反映出一种生育文明。国外该项技术已经接近完善,而我国确未完全开展,究其原因,一方面该项技术利益少,不能大幅提升经济效益,却风险大;另一方面占用人力资源,尤其在我国麻醉师奇缺的情况下,展开该项工作十分困难[2]。
本研究针对158例合适的产妇应用无痛分娩技术研究发现,该技术大大降低了器械助产率,而新生儿情况较普通阴道分娩新生儿无差别,且能够减轻产妇分娩痛,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分娩质量。考虑一方面麻醉药物作用不可忽视,另一方面还对产妇起到了心理安慰作用。但笔者也同样发现,尽管硬膜外分娩镇痛的不利影响尚不确定[3],如延长产程,异常胎位及阴道助产增加,而且还有一些报道指出,分娩镇痛可能与母亲的低血压、产褥期伴有寒战、发热、尿潴留等有关。但充分的阵痛可以改善孕妇的应激状态,亦能够加强孕妇对分娩的信心。研究发现[4],分娩镇痛对产程的影响,绝大部分可通过缩宫素的使用得到改善。而产钳助产有增加趋势,主要是低位产钳应用的增加,可能与阵痛泵使用时机,尤其是第二产程应用镇痛泵有关,因此笔者主张产妇在进入第二产程后关闭阵痛泵,此外还需要产科医师加强训练,提高助产技术,从而减少产钳助产率,并减少可能发生的母婴意外。有研究发现,宫口开全后一定要立即关闭镇痛泵,同时指导产妇尽早用力,尽量缩短第二产程,在无痛分娩过程中能起到良好的作用,这与笔者的研究相符。总之,无痛分娩能够大大减轻产妇痛苦,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产钳助产率,但术后出血风险增加,需要加强产程过程中的观察,特别是要加强第二产程的观察及处理,无痛分娩技术的开展需要产科医师和麻醉医师的共同努力来完善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156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