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0年第9期 > 正文
编号:12038919
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72例疗效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0年3月25日
第1页

    参见附件(1301KB,2页)。

     [摘要] 目的:观察尿激酶(UK)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尿激酶1 500 000 U +0.9%氯化钠溶液100 ml 30 min静脉滴注完毕。结果:72例溶栓治疗患者中50例达梗死相关动脉再通标准,再通率为69.44%。结论: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可靠,价格便宜,操作方便,值得广大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关键词] 尿激酶;溶栓疗法;急性心肌梗死

    [中图分类号] R9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3(c)-057-02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发生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而致。其发生机制主要是冠状动脉内不稳定性粥样斑块破溃,继而出血致管腔内血栓形成而使管腔闭塞。该病属于冠心病的严重类型,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和健康。尽快地使闭塞的冠状动脉开通和血运重建对于挽救濒死的心肌,防止梗死面积的扩大,保护心肌的泵功能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可以提高患者的早期存活率,降低病残率[1]。因此,早期实施再灌注治疗是急性心肌梗死重要的治疗方法。而溶栓治疗尤其是静脉溶栓治疗以操作方便、价格便宜、无创、易接受而成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标准治疗方法之一。尿激酶因其价格便宜,无抗原性,疗效肯定而受到广泛应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72例均为2002年1月~2008年12月在本科住院治疗的患者,其中,男49例,女23例,年龄45~72岁,平均(60.12±8.36)岁。所有患者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并符合下列条件:①持续性胸痛超过30 min,舌下含化硝酸甘油症状不能缓解。②心电图相邻2个或2个以上导联ST段抬高,肢导联≥0.1 mV,胸导联≥0.2 mV。③疼痛发作在6 h以内或超过6 h,而在12 h内无病理性Q波出现。④年龄<75岁。⑤无溶栓禁忌证。发病6 h以内住院溶栓者53例,6~12 h住院溶栓者19例。前壁心肌梗死24例,前间壁心肌梗死10例,广泛前壁心肌梗死22例,下壁心肌梗死12例,广泛前壁+下壁心肌梗死4例。心功能分级(Killip)Ⅰ级34例,Ⅱ级26例,Ⅲ级12例。

    1.2 方法

    尿激酶1 500 000 U+0.9%氯化钠溶液100 ml,30 min内静脉滴注完毕;低分子肝素5 000 U,ih,qd,12 h,应用1周,肠溶阿司匹林300 mg溶栓前嚼服,以后改为150 mg,po,qd;氯吡格雷300 mg溶栓前顿服,以后改为75 mg,po,qd。同时使用他汀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硝酸酯类,激化液及中药治疗。

    1.3 疗效判断标准

    ①溶栓2 h内胸痛缓解;②溶栓2 h内心电图抬高最显著的导联ST段迅速下降≥50%;③溶栓2 h内出现短暂的再灌注性心律失常;④CK-MB高峰前移至发病14 h[2]。以上4条中符合2条或2条以上者判为梗死相关动脉再通,但仅符合①和③项者除外。

    2 结果

    见表1、2。从表中可以看出,溶栓成功率的高低与患者从发病到开始溶栓的时间密切相关,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发病后溶栓越早,成功率越高[3-4]。性别、心肌梗死部位的不同对溶栓成功率无明显影响(P>0.05),40~70岁年龄对溶栓成功率影响不大(P>0.05),70岁以上因例数太少无法参考。

    20例患者发生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其中,室性早搏5例,短阵室速2例,经静脉注射利多卡因50 mg后消失;非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6例,窦性心动过缓2例,交界区节律3例,Ⅱ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2例,均未经处理自行消失。10例患者发生了轻度出血,发生率为13.89%,其中,皮下瘀斑5例,牙龈出血3例,痰中带血2例,无危及生命的大出血。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一种类型,属于冠心病的严重类型,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该病的积极治疗可以挽救患者生命,提高存活率,降低病残率。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属不稳定性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溃,血栓形成,引起急性心肌缺血的一组临床综合征[5]。根据心电图ST段是否抬高将其分为ST段抬高的ACS即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STEMI)和非ST段抬高的ACS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和无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NSTEMI)。本文入选患者为前者,其病理特点为冠状动脉内血栓多是闭塞性的“红血栓”。其治疗关键在于早期开通梗死相关动脉(IRA),迅速恢复心肌血流,减少心肌损伤程度,降低并发症,并改善临床预后。静脉溶栓治疗为再灌注方法之一。它可以挽救缺血心肌,缩小梗死面积,保护左室整体和节段收缩功能,预防左室扩大和重构,降低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改善近期和远期预后[6]。

    本文观察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72例,再通50例,再通率为69.44%,与国内文献报道相近。尿激酶为我国目前应用最广的溶栓剂,可以直接激活血栓中的纤维蛋白溶酶原,使其转变为纤维蛋白溶酶而溶解冠状动脉内的血栓。尿激酶半衰期为16~22 min,无抗原性,不引起变态反应,临床应用可靠。

    12导联心电图常用于观察心脏再灌注的改变,目前关于冠状动脉再通的无创性指标为2 h内抬高的ST段下降≥50%。血管未再通者,抬高的ST段常在数小时内逐渐降低。再灌注心律失常可提示溶栓后的再灌注,但不太敏感。溶栓治疗中冠状动脉再通者,胸痛在30 min内缓解占70%~80%,而未再通者常在数小时内缓解。作为观察溶栓再通指标,胸痛必须与其他客观指标结合起来。再灌注时,由于大量心肌酶从不可逆损伤的心肌细胞内快速冲刷出来,致使CK和CK-MB高峰提前。据观察,CK-MB峰值距发病12 h可作为区分是否再灌注的界限[1]。

    溶栓并发症以出血最严重,颅内出血与其他部位大出血为严重并发症,本组患者仅发生轻度出血,未影响治疗。再灌注心律失常也是一重要并发症,多为良性,可自行缓解,但部分患者可发生室速、室颤需紧急电复律治疗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301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