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80例临床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0年4月5日
第1页 |
参见附件(1121KB,2页)。
[摘要]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本院收治的16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治疗前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80例患者,经过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基本痊愈13例,显著进步40例,好转21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80例患者,经过常规治疗,基本痊愈8例,显著进步31例,好转18例,无效23例,总有效率为71.25%;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经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且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 低分子肝素钙;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中图分类号] R74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4(a)-048-02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的溶栓治疗具有严格的适应证,并未得到广泛开展[1]。本院采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疗效确切,现将资料分析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08年1月~2010年1月本院收治的16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经头颅CT扫描证实,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2]。其中,男108例,女52例,年龄41~83岁,平均59.6岁;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0例,对照组8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等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且两组患者均在发病48 h内入院,排除脑出血、出血性梗死、短暂性缺血发作及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损、脑栓塞,抗凝治疗禁忌证及严重全身疾病。
1.2 方法
对照组80例患者采用阿司匹林0.1 g口服,每天3次,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丹参注射液20 ml,川芎嗪注射液160 mg加0.9%氯化钠溶液250 ml静脉滴注,每天1次,疗程10 d;治疗组80例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低分子肝素钙5 000 U,腹部皮下注射,每12小时 1次,共10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临床疗效,并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肾功能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3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其中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分析
见表1。
组内比较,#P<0.05;组间比较,*P<0.05
2.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分析
治疗组80例,基本痊愈13例、显著进步40例、好转21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80例,基本痊愈8例、显著进步31例、好转18例、无效23例,总有效率为71.25%。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分析
治疗组80例患者,采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过程中,未发生颅内出血及其他脏器出血,对肝肾功能均无影响,仅见腹壁发绀7例,未予特殊处理,停药后自行消退。对照组80例患者也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液中存在明显的高凝血状态和较低的抗凝和纤溶活性状态,在发病早期的3~6 h内可选择适应证进行溶栓治疗,对于错过这一治疗阶段的患者,可选择低分子肝素钙进行抗凝治疗[3]。
低分子肝素钙是由普通肝素通过化学的或酶的促解聚而产生的,具有抗血栓和抗凝血的物质,可通过增强体内纤溶酶活性,降低血小板聚集力。与普通肝素比较,低分子肝素钙引起出血的危险性小,抗凝效果好,易吸收,半衰期长,有增强血管内皮细胞的抗栓作用,应用方便、安全,可广泛用于缺血性血管病的治疗[5]。本组资料中,治疗组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80例患者,经过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总有效率为92.5%;与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且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121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