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洛酮与山莨菪碱联合治疗高原肺水肿的临床疗效分析
[摘要] 目的:探讨纳洛酮与山莨菪碱联合治疗高原肺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把2000年1月~2008年1月收治的72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35例单用山莨菪碱,治疗组37例联用纳洛酮,探讨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啰音消失时间和住院天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纳洛酮与山莨菪碱联合治疗高原肺水肿取得良好效果,能起到见效快,缩短病程,减少住院时间,同时减少了山莨菪碱的用量,降低了山莨菪碱不良反应如口干等的发生率。
[关键词] 纳洛酮;山莨菪碱;联合;高原肺水肿
[中图分类号] R5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4(a)-053-01
本院地处四川西北部高原,川甘青交界处,海拔3 296 m,随着外来人员的增加,高原肺水肿的发生明显增多。本院于2000年1月~2008年6月试用纳洛酮联合山莨菪碱治疗高原肺水肿患者37例,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照组35例患者,汉族33例,藏族2例;男性19例,女性16例;年龄4~42岁,平均26岁;有上呼吸道感染者28例,第一次到高原者26例。治疗组37例,汉族34例,藏族3例;男性20例,女性17例;年龄5~51岁,平均25岁;有上呼吸道感染者31例,第一次到高原者28例。两组患者均为2000年1月~2008年6月在本院住院的患者,心率超过120/min,无洋地黄用药史,也无肺源性心脏病、心肌病和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所选患者均符合1995年9月在西宁市召开的中华医学会第三次高原医学学术讨论会推荐的高原肺水肿诊断标准[1],所选72例患者中风湿性心脏病11例,高血压心脏病8例,冠心病4例,病种、诱因及年龄分布在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综合治疗措施相同,入院后采用端坐位、吸氧、保暖、强心、利尿、镇静、抗感染、山莨菪碱(前3次每15分钟1次,5~10 mg,3~12次)等处理。治疗组山莨菪碱使用方法与对照组一样,并同时加用纳洛酮(北京四环制药厂生产),首剂静脉注射0.4~0.8 mg,之后每半小时给予0.4 mg,连用3次,之后每隔6 h用1次,直到肺部啰音消失。如肺部啰音再次出现,给予0.8~1.6 mg纳洛酮+10%GS 100~200 mg静脉点滴,每日1次。对照组仅用山莨菪碱,用量为20~120 mg,平均45 mg。治疗组山莨菪碱用量为18~96 mg,平均31 mg;纳洛酮用量为3~18 mg,平均4.2 mg.
1.3 有效指标
用药后心率<100/min;用药后肺部啰音由(+++)减少为(+)。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以x±s表示,采用t检验。
2 结果
两组患者均抢救成功,治疗组呼吸改善,肺部啰音消失时间最短1 h,最长6 h,平均4.5 h;住院时间最短2 d,最长5 d,平均4.1 d。对照组肺部啰音消失时间最短3 h,最长26 h,平均11.0 h;住院时间最短2.5 d,最长6.0 d,平均4.5 d。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啰音消失时间和住院天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 讨论
高原肺水肿是患者在缺氧状态下,细胞液和组织间液的一次平衡调整,组织间液生成多,降低肺通气和换气功能,导致低氧血症,引起急性左心心力衰竭,山莨菪碱治疗高原肺水肿的疗效是被众多医生所证实的。山莨菪碱能抑制腺体分泌,解除平滑肌痉挛,减轻肺水肿及改善通气,促进肺部啰音消失,改善缺氧[2]。李彦辉[3]认为缺氧状态下的患者血浆β-内啡呔明显升高,而纳洛酮是一种特异性的阿片受体拮抗剂,是1960年合成的阿片受体拮抗剂,为羟二氢吗啡酮的衍生物。脂溶性高,与吗啡受体亲和力大于吗啡和脑啡肽,能竞争性结合而拮抗内源性和外源性阿片样物质介导的各种效应,急诊应用于窒息、休克、昏迷、药物中毒等疾病的救治。近年来随着对纳洛酮药理作用的深入研究,其在急诊方面有了更多和更广泛的应用。它能拮抗大量内源性阿片肽释放导致的广泛病理生理效应,改善微循环,稳定细胞膜抑制花生四稀酸代谢,阻止脂质过氧化,提高Na+-K+-ATP酶活性,从而纳洛酮阻断了β-内啡肽的缩血管作用,降低了肺动脉压,达到了治疗肺水肿的目的,同时抑制了高原肺水肿患者血浆β-内啡肽的升高对心功能的损害,改善了心功能,促进了肺水肿患者症状的改善[4]。纳洛酮协助山莨菪碱对泡沫痰有非常显著的消除作用,故在山莨菪碱应用的基础上,联合使用纳洛酮治疗高原肺水肿具有起效快、病程短、安全、使用方便等优点,适宜转诊能力差的高原综合性医院。
[参考文献]
[1]张雪峰,孙利平,崔国华.人到高原卫生知识与疾病防治[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2007:128.
[2]王永芳,许存祥.临床医学联合654-2救治高原肺水肿的疗效观察[J].中华中西医杂志,2005,6(9):32.
[3]李彦辉.临床急救中纳洛酮的有效应用[J].吉林医学,2009,30(22):2800.
[4]石丹琴,郭淑军,肖雪梅,等.东莨菪碱和纳洛酮治疗海水淹溺肺水肿的临床护理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08,5(10):128.
(收稿日期:2010-03-04), 百拇医药
[关键词] 纳洛酮;山莨菪碱;联合;高原肺水肿
[中图分类号] R5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4(a)-053-01
本院地处四川西北部高原,川甘青交界处,海拔3 296 m,随着外来人员的增加,高原肺水肿的发生明显增多。本院于2000年1月~2008年6月试用纳洛酮联合山莨菪碱治疗高原肺水肿患者37例,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照组35例患者,汉族33例,藏族2例;男性19例,女性16例;年龄4~42岁,平均26岁;有上呼吸道感染者28例,第一次到高原者26例。治疗组37例,汉族34例,藏族3例;男性20例,女性17例;年龄5~51岁,平均25岁;有上呼吸道感染者31例,第一次到高原者28例。两组患者均为2000年1月~2008年6月在本院住院的患者,心率超过120/min,无洋地黄用药史,也无肺源性心脏病、心肌病和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所选患者均符合1995年9月在西宁市召开的中华医学会第三次高原医学学术讨论会推荐的高原肺水肿诊断标准[1],所选72例患者中风湿性心脏病11例,高血压心脏病8例,冠心病4例,病种、诱因及年龄分布在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综合治疗措施相同,入院后采用端坐位、吸氧、保暖、强心、利尿、镇静、抗感染、山莨菪碱(前3次每15分钟1次,5~10 mg,3~12次)等处理。治疗组山莨菪碱使用方法与对照组一样,并同时加用纳洛酮(北京四环制药厂生产),首剂静脉注射0.4~0.8 mg,之后每半小时给予0.4 mg,连用3次,之后每隔6 h用1次,直到肺部啰音消失。如肺部啰音再次出现,给予0.8~1.6 mg纳洛酮+10%GS 100~200 mg静脉点滴,每日1次。对照组仅用山莨菪碱,用量为20~120 mg,平均45 mg。治疗组山莨菪碱用量为18~96 mg,平均31 mg;纳洛酮用量为3~18 mg,平均4.2 mg.
1.3 有效指标
用药后心率<100/min;用药后肺部啰音由(+++)减少为(+)。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以x±s表示,采用t检验。
2 结果
两组患者均抢救成功,治疗组呼吸改善,肺部啰音消失时间最短1 h,最长6 h,平均4.5 h;住院时间最短2 d,最长5 d,平均4.1 d。对照组肺部啰音消失时间最短3 h,最长26 h,平均11.0 h;住院时间最短2.5 d,最长6.0 d,平均4.5 d。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啰音消失时间和住院天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 讨论
高原肺水肿是患者在缺氧状态下,细胞液和组织间液的一次平衡调整,组织间液生成多,降低肺通气和换气功能,导致低氧血症,引起急性左心心力衰竭,山莨菪碱治疗高原肺水肿的疗效是被众多医生所证实的。山莨菪碱能抑制腺体分泌,解除平滑肌痉挛,减轻肺水肿及改善通气,促进肺部啰音消失,改善缺氧[2]。李彦辉[3]认为缺氧状态下的患者血浆β-内啡呔明显升高,而纳洛酮是一种特异性的阿片受体拮抗剂,是1960年合成的阿片受体拮抗剂,为羟二氢吗啡酮的衍生物。脂溶性高,与吗啡受体亲和力大于吗啡和脑啡肽,能竞争性结合而拮抗内源性和外源性阿片样物质介导的各种效应,急诊应用于窒息、休克、昏迷、药物中毒等疾病的救治。近年来随着对纳洛酮药理作用的深入研究,其在急诊方面有了更多和更广泛的应用。它能拮抗大量内源性阿片肽释放导致的广泛病理生理效应,改善微循环,稳定细胞膜抑制花生四稀酸代谢,阻止脂质过氧化,提高Na+-K+-ATP酶活性,从而纳洛酮阻断了β-内啡肽的缩血管作用,降低了肺动脉压,达到了治疗肺水肿的目的,同时抑制了高原肺水肿患者血浆β-内啡肽的升高对心功能的损害,改善了心功能,促进了肺水肿患者症状的改善[4]。纳洛酮协助山莨菪碱对泡沫痰有非常显著的消除作用,故在山莨菪碱应用的基础上,联合使用纳洛酮治疗高原肺水肿具有起效快、病程短、安全、使用方便等优点,适宜转诊能力差的高原综合性医院。
[参考文献]
[1]张雪峰,孙利平,崔国华.人到高原卫生知识与疾病防治[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2007:128.
[2]王永芳,许存祥.临床医学联合654-2救治高原肺水肿的疗效观察[J].中华中西医杂志,2005,6(9):32.
[3]李彦辉.临床急救中纳洛酮的有效应用[J].吉林医学,2009,30(22):2800.
[4]石丹琴,郭淑军,肖雪梅,等.东莨菪碱和纳洛酮治疗海水淹溺肺水肿的临床护理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08,5(10):128.
(收稿日期:2010-03-04),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