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0年第10期 > 正文
编号:12036525
乙脑儿童预后因素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0年4月5日
第1页

    参见附件(1262KB,2页)。

     [摘要] 目的:探讨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儿童的预后因素,为乙脑儿童的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08年12月梅州市人民医院及梅县人民医院儿科乙脑住院患儿50例,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以确诊乙脑的日期为随访起点,以死亡或出院的日期为随访终点。结果:有高热、呼吸衰竭、脑水肿的乙脑患儿预后较差,死亡率高。结论:乙脑儿童的预后取决于是否伴有严重的并发症及早期诊断、及时正确的治疗。

    [关键词] 乙脑;严重的并发症;预后因素

    [中图分类号] R51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4(a)-124-02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嗜神经乙脑病毒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性传染病,经蚊等吸血昆虫传播,流行于夏秋季,多见于儿童,临床上以高热、意识障碍、惊厥、呼吸衰竭及脑膜刺激征为特征,部分患者留有严重后遗症,重症患者病死率较高。本文从临床角度调查了乙脑儿童的临床特点,并对乙脑儿童预后因素进行了初步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选取2006年1月~2008年12月梅州市人民医院及梅县人民医院儿科乙脑住院患儿50例,其中,男性38例,女性12例。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以确诊乙脑的日期为随访起点,以死亡或出院的日期为随访终点。用统计表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患儿的临床症状与体征

    本次调查的50例乙脑儿童均以无明显诱因的发热为首发症状,体温最低37.9℃,部分患儿伴头痛、呕吐、嗜睡,抗感染及对症治疗无效。1 d后体温急剧上升,最高达41.8℃,伴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大多数出现抽搐,其中,抽搐3次以上者14例,以8月中、上旬发病者为甚。入院查体:体温37.9~39.0℃患儿12例、39.0~40.0℃患儿24例、40.0℃以上患儿14例;抽搐患儿43例,嗜睡患儿36例,昏睡患儿8例,昏迷患儿1例,头痛患儿31例,呕吐患儿14例,失语患儿1例。脑膜刺激征阳性患儿27例,病理征阳性患儿8例,浅反射减弱及消失患儿18例,中枢性呼吸衰竭患儿1例。

    2.2 实验室检查

    50例患儿周围血白细胞计数均>10×109/L,30例患儿脑脊液外观清亮或微混、压力增高、白细胞计数为(10~50)×109/L;12例患儿白细胞计数为(50~100)×109/L,8例患儿白细胞计数为(100~500)×109/L;8例患儿蛋白稍高,10例患儿糖和氯化物均正常,培养无细菌生长。血清电解质示9例患儿低钠、7例患儿低氯、1例患儿低钾。肾功能衰竭患儿1例,应激性溃疡患儿2例。50例患儿作脑电图检查均提示背景慢波化,50例患儿均做头颅CT检查,其中,20例患儿正常、6例患儿提示有脑水肿表现。

    2.3 乙脑严重的并发症

    乙脑严重并发症主要有呼吸衰竭、脑水肿、肾功能衰竭、心功能衰竭、感染等。其中,呼吸衰竭、脑水肿为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死亡率分别占第1、2位。通过调查显示,有严重并发症的乙脑患儿病情较严重,预后更差。见表1。

    3 讨论

    潜伏期为4~21 d,一般10 d左右。整个病程分为三期:①初期:病程第1~3天,有高热、呕吐、头痛、嗜睡;②极期:病程第4~10天,头痛加剧,自嗜睡、昏睡至昏迷,惊厥或抽搐,肢体瘫痪或假直,有脑膜刺激征及颅内压增高的表现,深度昏迷患儿可发生呼吸衰竭。颅内病变部位不同,可出现相应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此期持续10 d左右;③恢复期:多数患儿体温下降,意识逐渐清醒,语言功能及神经反射逐渐恢复,少数患儿遗留有失语、瘫痪、智力障碍等,经治疗在半年内恢复。半年后仍遗留上述症状称之为后遗症。

    由于乙脑病毒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引起大脑到脊髓的广泛病变,使人体维持生命的重要中枢神经系统受到威胁。因此,儿童患病后,病情常十分凶险,患儿会很快陷入昏迷,伴失语、吞咽困难,甚至出现肢体瘫痪等。一旦抢救不及时,患儿常因呼吸衰竭、脑水肿、循环衰竭而死亡。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要改善本病的预后,必须早期诊断和治疗,而早期症状往往不明显,故应呼吁全社会引起广泛的重视,做好预防工作,尤其是乙脑并发症的早预防更为重要,对乙脑患儿的预后起关键的作用。

    呼吸衰竭是引起乙脑患儿死亡的主要原因,处理恰当与否直接影响患儿的生命。要认真掌握引起呼吸衰竭的病因,熟悉脑水肿症状及脑病各期表现,以便根据具体病情进行综合分析与治疗,血压、脉搏的观察很重要,如脑疝前驱期呼吸深快、脉搏增快、血压上升,脑疝期呼吸较慢、脉搏也慢、血压更高,晚期血压下降、呼吸渐停止。同时,体温的观察也有助于及时发现脑疝,前驱期体温常升高,脑疝期体温可高达40℃,而晚期体温常不升高。通过本调查笔者发现,如出现下述情况应高度警惕,及早纠正治疗:①经过综合降温措施,体温仍持续升高12 h以上不退热。②经积极脱水治疗,患儿脑水肿仍不缓解。③呼吸节律快,肺部听诊有啰音或呼吸音低及排痰困难患儿。对重症乙脑患儿除主要做好积极治疗外,也应注意加强患儿的基础护理,如保护患儿头部,取平卧位或头略高于躯体15°~30°,切忌坐立抬头,并保持大、小便通畅,加强皮肤护理,防止压疮感染的发生是非常重要的[1]。

    50例患儿均有发热,其中,高热患儿有14例,其特征是热度高、持续时间长、降温困难,即使降下来,又会很快上升。体温为主要矛盾,因为,高热不仅是加重脑缺氧,促成脑水肿的因素,而且是抽搐的原因之一。因此,控制体温上升,可减少体内氧消耗,减轻脑组织损害,防止惊厥、抽搐的发生。通过治疗,凡在入院2 d内体温降至37.5~38.0℃者,预后佳[2]。因此,必须尽早采用药物和物理降温措施。

    抽搐是乙脑的严重症状之一,可加重缺氧和脑水肿。观察患儿有无头痛、呕吐、神情淡漠、嗜睡等精神症状,及早发现颅压升高的先兆及颅压高危象,如血压升高、心率减慢、脉搏宏大、呼吸浅慢等情况,及时采取治疗措施。重症患儿脑水肿以脱水药物及补充水与电解质治疗为主,采取低流量持续给氧,改善脑细胞缺氧所致血管通透性和血脑屏障通透性的改变[3]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262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