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0年第11期 > 正文
编号:12036282
非那雄胺与坦索罗辛联合治疗前列腺增生92例治疗体会
http://www.100md.com 2010年4月15日
第1页

    参见附件(1392KB,2页)。

     [摘要] 目的:总结非那雄胺和坦索罗辛联合用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BPH)的有效性。方法:收集2006~2009年本所离退休老干部中联合应用两药的前列腺增生症患者92例,回顾性统计分析患者前列腺体积、症状评分、残余尿量、尿流率变化,以及尿潴留的发生率。结果:联合用药3年来,前列腺体积缩小,最大尿流率增加,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下降,残余尿量下降。本组患者未发生尿潴留事件。3年联合应用两药,可延缓病情进展,终点事件发生率降低。结论:长期联合应用两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患者,能逐渐缩小前列腺体积和改善最大尿流率,减少尿潴留的发生率。

    [关键词] 前列腺增生;联合用药

    [中图分类号] R697+.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4(b)-059-02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为老年男性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根据其症状,结合B超检查及肛门指诊,其诊断一般不困难。本干休所为老年人集中居住社区,便于定期复查及随访。3年来,笔者选择非那雄胺及坦索罗辛联合用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收到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所离退休老干部中接受非那雄胺和坦索罗辛联合用药治疗的前列腺增生患者共92例,年龄62~93岁,平均75.6岁。每天剂量为非那雄胺5 mg、坦索罗辛0.2 mg,用药时间超过3年以上,长期服药并定期复查及随访。

    1.2 方法

    检查项目及方法: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总PSA)、最大尿流率(Qmax)、剩余尿(R)、前列腺体积、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前列腺特异性抗原采用静脉血检查,近期(>10 d)未做过肛门指诊;最大尿流率测定在饮水憋尿后检查;超声经腹壁检查残余尿;前列腺体积结合B超及直肠指诊(DRE)结果综合考虑,以经直肠超声(TRUS)为依据,计算公式为0.52×前后径×左右径×上下径[1];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制成问卷,由患者本人填写。

    1.3 诊断及随访

    诊断标准参照良性前列腺增生诊断治疗指南[1],每6个月随访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问卷,每年定期复查最大尿流率、残余尿及前列腺体积。

    2 结果

    见表1。

    3 讨论

    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是引发中老年男性排尿障碍原因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其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逐渐递增,80岁以上男性前列腺增生的发生率几乎升高到90%[2]。其症状是由于增生的腺体压迫膀胱颈和后尿道而逐步产生的梗阻和一系列并发症,由于长期尿频、尿急、夜尿次数多、排尿不畅,严重影响睡眠,同时也增加了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其临床进展主要表现为下尿路症状的加重以及急性尿潴留和肾功能损害等并发症的发生。良性前列腺增生发生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明确。目前公认老龄和有功能的睾丸是发病的基础,两者缺一不可[3]。雄激素在前列腺内主要作用是通过双氢睾酮(DHT)来实现,双氢睾酮是由睾酮经5α-还原酶转化,特异地与前列腺细胞受体结合而形成的。非那雄胺是一种特异性强有力的Ⅱ型5α-还原酶抑制剂,能选择性地抑制5α-还原酶阻止睾酮向双氢睾酮转化,从而达到缩小前列腺体积、增加尿流率和改善排尿症状的目的。除前列腺增生本身导致的机械性梗阻外,尚有动力性梗阻的原因,这与前列腺增生时腺体内α受体量的增加和活性增加有关,前列腺间质平滑肌紧张,造成前列腺张力增大,在膀胱逼尿肌收缩时,膀胱颈和后尿道阻力增大,这是患者排尿困难的原因之一。坦索罗辛为α1受体阻滞剂缓释片,可以高选择地阻断α1受体,能松弛前列腺、尿道、膀胱颈部的平滑肌,减轻膀胱颈出口处的梗阻而不影响膀胱逼尿肌的收缩,降低前列腺和尿道平滑肌的张力及前列腺尿道的压力,解除因BPH引起的膀胱出口梗阻的动力学因素,从而达到改善排尿障碍的症状[4]。

    自2007年初两药进入本所老干部药物保障目录后,笔者选择合适患者,进行两药的联合应用治疗前列腺增生,通过随访观察及复查前列腺体积、症状评分、残余尿量、尿流率的变化,可以看出两药联合应用,能明显缩小前列腺体积,增加尿流率,IPSS症状评分也有明显改善。由于本组患者为回顾性资料,缺乏随机性对照,仅反映该组患者治疗3年以上的情况。但本组资料显示,长期联合应用非那雄胺和坦索罗辛能稳定早期取得的前列腺体积下降减轻的症状和改善的最大尿流率,能减少尿潴留的发生率,显著地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392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