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小儿定喘方治疗儿童哮喘的临床疗效评价(2)
第1页 |
参见附件(1403KB,2页)。
中医是中国的国粹和国宝,中医治疗哮喘有着数千年的历史,有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独到的临床功效。从中医的角度看,根据辨证施治可将哮喘分为寒邪伏肺型、气郁痰阻型、痰瘀气壅型、肺肾两虚型等,不同类型的哮喘其病机不同,用药不同,疗效自然不一样。中国中医百家争鸣,不同中医名家根据自己行医经验总结出独特的医方,自成体系,但其临床疗效是确切的。目前已有研究提示中药方剂在治疗哮喘中的作用机制主要是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改善气道通畅、提高机体整体自稳态等[6-7]。
中药小儿定喘方是本院中医独创的专治儿童哮喘的中药方,已在临床应用20余年,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本方由三拗汤和三子养亲汤加皂荚、地龙、僵蚕而成。三拗汤原出于《和剂局方》,方中麻黄可发散风寒,宣肺平喘止咳。杏仁主咳逆上气,二者相配,一宣一降,为止咳平喘要药之搭配,甘草解毒,健脾而化痰,调和药性。三子养亲汤出自明代《韩氏医通》,方由紫苏子、白芥子、莱菔子组成。“痰随气而升降,气行则痰行,痰壅则气滞,气顺则痰消。”白芥子温肺利气,快膈消痰;苏子降气行痰,使气降则痰不逆;莱菔子消食导滞,使气行则痰行。三者合用,痰化、食消、气顺。但各有所长,苏子长于降气,气逆不降者,以此为主;白芥子长于快膈,胁痛痰多者,以此为主;莱菔子长于消食导滞,食少痞闷者,以此为主。加皂荚有祛顽痰、降肺气之功;地龙、僵蚕虫类药用以搜络行瘀、祛风解痉。诸药合用共奏降气化痰、宣肺平喘之功,《景岳全书》中曰“喘促未发时以扶正气为主,既发时以攻邪气为主。”哮喘以发时治标,平时治本为原则,上方以祛邪为主,为急则治标之用。根据现代药理学研究,麻黄对支气管有显著扩张作用,对支气管平滑肌有松弛和解痉作用,并能抗感染、过敏;杏仁中的苦杏仁或有一定的中枢镇咳作用,使呼吸运动趋于安静而达镇咳平喘效应,并可润肠通便;甘草成分口服能覆盖咽部发炎的黏膜,缓和炎症对它的刺激,达到镇咳作用;还能促进咽喉和支气管黏膜的分泌,使痰液易于咳出,甘草还具有肾上腺皮质激素作用,有抗感染,抗过敏,解毒等作用。有人对复方三拗汤吸入治疗38例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进行了观察并对其治疗机制作了探讨,显示复方三拗汤具有解痉平喘,改善肺通气功能的疗效[8-9]。三子养亲汤其镇咳、祛痰、平喘及消食作用已得到初步证实。合方和拆方研究表明,紫苏子、白芥子都有明显的祛痰和平喘作用,白芥子的祛痰作用较紫苏子强,而紫苏子的平喘作用较白芥子强,镇咳则以莱菔子作用最强。由白芥子、紫苏子和莱菔子组成的三子汤其平喘作用优于各单味药,三药经配伍组方后既可增强药效,又可取各药之所长协同发挥作用,三子养亲汤可显著提高小鼠血浆的cAMP/cGMP比值,可能是其平喘的机制之一。地龙能对抗组织胺和毛果芸香碱引起的支气管收缩,提高动物对组胺反应的耐受力。
由此可见,中药小儿定喘方具有解痉、平喘、消炎的功效,从西医的角度来看也符合治疗哮喘的药物的基本药理作用。中药小儿定喘方治疗组的20例哮喘儿童中治愈12例,显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0%;而对照组20例哮喘儿童中治愈5例,显效6例,无效9例,有效率为55%。两组经统计学处理,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中药小儿定喘方剂治疗儿童哮喘有效,疗效是肯定、确切的。在治疗过程中尚未发现本方剂有明显的毒副作用,因此,使用本方剂治疗儿童哮喘是安全的。
综上所述,中药小儿定喘方治疗儿童哮喘有效、安全可靠,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呼吸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J].中华儿科杂志,2008,46(10):745-753.
[2]Puthothu B, Krueger M, Heinze J, et al. Impact of IL8 and IL8-receptor alpha polymorphisms on the genetics of bronchial asthma and severe RSV infections[J].Clin Mol Allergy,2006,17(4):2-6.
[3]Bierbaum S,Nickel R, Zitnik S,et al. Confirmation of association of IL-15 with pediatric asthma and comparison of different controls[J].Allergy,2006,61(5):576-580.
[4]祖莹,李成荣,郑跃杰,等. CD4+ CD25+ 调节性T细胞在儿童哮喘发病机制的作用初探[J]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403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