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例激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效果观察
第1页 |
参见附件(635KB,1页)。
[摘要] 目的:探讨激素在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中的的效果,以为其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08年12月~2009年12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116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美沙拉嗪组(对照组)58例和美沙拉嗪联合激素组(观察组)58例,后将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起效时间等进行综合统计及比较。结果:治疗后发现,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起效时间也短于对照组,P均<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中加用激素进行治疗,效果好、安全性高、起效快,因此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 激素;溃疡性结肠炎;效果
[中图分类号] R574.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4(c)-051-01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局限于结肠黏膜及黏膜下层的炎症过程。多位于乙状结肠和直肠,也可延伸至降结肠,甚至整个结肠。病理漫长,常反复发作。本病见于任何年龄,但20~30岁最多见,其具体病因至今仍不是很明了。本文中笔者就激素在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中的效果进行探讨,现将结果加以统计分析,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12月~2009年12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116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美沙拉嗪组(对照组)58例和美沙拉嗪联合激素组(观察组)58例。对照组的58例患者中,男32例,女26例;年龄19~39岁,平均(28.6±3.2)岁;病程1.5~13.5个月,平均(6.5±0.3)个月;分期:轻度13例,中度32例,重度13例。观察组的58例患者中,男31例,女27例;年龄18~41岁,平均(27.9±3.0)岁;病程1.0~13.0个月,平均(6.3±0.4)个月;分期:轻度12例,中度33例,重度13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及分期等基本情况方面进行比较,P均>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美沙拉嗪进行治疗,给予患者美沙拉嗪1.0 g/次,4次/d,口服。观察组则采用美沙拉嗪联合激素的方式进行治疗,给予患者美沙拉嗪0.5 g/次,3次/d,口服,同时给予患者泼尼松40~60 mg/d,口服,当患者病情得到控制后激素可适当减量。两组均治疗2周后,将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起效时间等进行综合统计及比较。
1.3 评价标准
痊愈:各项症状及体征均消失,经各种辅助检查后发现病变黏膜恢复正常[1];有效:各项症状及体征均显著改善,经各种辅助检查后发现病变黏膜也有所好转;无效:各项症状及体征及种辅助检查后发现病变黏膜等均无改善或进一步加重。
1.4 统计学方法
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选用统计学软件SPSS 10.0进行,其中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将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起效时间进行统计分析,并进行比较,具体比较结果见表1。
由表1可见,观察组的总有效率(痊愈率+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起效时间也短于对照组,P均<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至今仍不明。虽有多种学说,但目前还没有确定的结论。患者多表现为血性腹泻或脓血便,每日2~4次,严重者血水样便,每日10次以上[2]。可有左下腹或下腹部阵发性、痉挛性绞痛,伴有便意或里急后重。偶有恶心、呕吐、上腹不适、发热等症状[3],这对患者的学习及生活等均造成巨大的不便[4-6]。本文中笔者就激素在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中的综合效果进行研究比较发现,在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中加用激素进行治疗,效果好、安全性高、起效快,因此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中国炎症性肠病协作组.3100例溃疡性结肠炎住院病例回顾分析[J].中华消化杂志,2006,26(6):368-372.
[2]Chinyu SU,Gary R,Lichtenstein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635KB,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