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0年第14期
编号:12032393
中药不良反应成因探讨
http://www.100md.com 2010年5月15日 《中国当代医药》 2010年第14期
     [摘要] 随着中国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不断深入发展,中药不良反应不断增多。本文从品种、辨证施治、配伍、炮制、剂型与剂量等方面对中药不良反应成因进行分析,希望提醒人们在应用中药时尽量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保证中药安全有效。

    [关键词] 中药;不良反应;安全用药

    [中图分类号] R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5(b)-113-02

    随着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不断深入,人们在重视中药有效性的同时,也开始逐步认识到与其相关的不良反应给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由于忽视中药的毒、副作用而引起的不良反应较为常见,相关资料表明:我国20世纪50年代及以前中药不良反应只有26例,20世纪60年代147例,20世纪70年代398例,20世纪80年代高达2 217例[1]。为了避免这些不良反应,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更好地提高中药疗效,笔者对中药不良反应的成因进行如下分析。

    1 中药品种、名称混乱

    由于中药同名异药、同药异名的情况较多,品种间毒、副作用相差悬殊,常有混用、代用现象。如木通有3种来源:木通科的木通,毛莨科的川木通与马兜铃科的关木通,其中,关木通副作用最强,川木通次之,木通最弱。关木通中含马兜铃酸可损害肾功能[2]。另外一些地区习惯用药的情况也应引起重视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06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