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0年第15期 > 正文
编号:12032028
早期大肠癌的诊断
http://www.100md.com 2010年5月25日 翁公羽,吉明柱,崔 勇,张 军
第1页

    参见附件(1442KB,2页)。

     [摘要] 目的:探讨早期大肠癌的诊断方法、分型、疗效判定及预后估计的价值。方法:应用内镜检查及病理学检查对本院2003年10月~2009年10月检查出的大肠癌患者132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本组132例大肠癌患者中,早期大肠癌7例,其中,男性患者3例,女性患者4例,占总检出率的5.3%。结论:内镜是诊断早期大肠癌的主要手段,结合镜下特点和组织学分型,初步拟定确切的治疗方案。能有效提高患者的5年成活率。

    [关键词] 早期;大肠癌;诊断;内镜

    [中图分类号] R735.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5(c)-070-02

    早期大肠癌是指病变仅限于大肠黏膜或黏膜下层的大肠癌。发生率与饱和脂肪酸增高饮食有关[1],并一直呈上升趋势。现已在常见恶性肿瘤中名列第1位。尽早发现这些病变,对结肠癌的治疗及预防具有重要意义。而诊断结肠炎症、息肉、腺瘤、溃疡、增生及早期癌变主要方法是内镜检查[2]。大肠长且弯曲,在检查时可能有盲区,所以有病变要早期治疗。本文通过对内镜检查及病理学检查诊断的大肠癌患者132例进行临床分析,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资料根据本院2006年4月~2009年10月通过内镜检查及病理学检查诊断的大肠癌患者132例,其中,男性患者87例,女性患者45例,男女之比1.93∶1。年龄最小29岁,最大82岁,平均(58.3±4.7)岁,其中30岁以下3例,30~60岁96例,60岁以上33例。文化程度:大专以上22例,高中51例,初中及以下59例。本组检查出早期大肠癌7例,其中,男性患者3例,女性患者4例,检出率为5.3%。本组患者的临床症状以便血多见,其次为腹痛、肠梗阻。

    1.2诊断方法

    本组患者均在内经直视下观察病灶情况,并取活检做病理诊断。如图1~3。

    2 结果

    本组132例患者内镜直视下及手术证实将大肠癌分成早期和进展期,早期大肠癌按1982年全国统一规范的大体分型为标准。本组检出早期大肠癌7例,息肉隆起型(Ⅰa)4例;扁平隆起型(Ⅱa)1例;扁平隆起溃疡型(Ⅱa+Ⅱc)2例。中、晚期大肠癌125例,隆起型43例(34.4%),溃疡型37例(29.6%),溃疡浸润型31例(24.8%),弥漫浸润型14例(11.2%),检查结果见表1~3。

    3 讨论

    早期大肠癌是指病变仅限于大肠黏膜或黏膜下层的大肠癌。目前人们认为,大肠黏膜组织从轻度增生演化为重度异型增生是早期大肠癌的病理基础。因此,尽早发现这些病变,对该种肿瘤的治疗和预后都具有重要意义。内镜是诊断早期大肠癌的重要技术手段[3-4]。随着内镜的普及为发现大肠早期癌变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但是在临床中发现,通过病理学检查得出的诊断结果,主要依据病理医师的肉眼观察、判断,但不同的病理医师对同一标本所作出的判断往往有一些差异。所以,应尽可能量化病理诊断的标准,如腺体异型度、胞核/胞质比例计算、核高度及核面积标准均值等,这样才有可能减少人为的诊断误差,从而进一步提高早期大肠癌诊断的水平。

    早期大肠癌的诊断方法为肠镜下病变的识别。这类病变在肠镜下需进行肠道黏膜染色,将病变的范围及表面形态清楚地显示出来,然后采用放大电子肠镜对肠腺管开口形态进行仔细观察,判断大肠腺管开口的类型,通过分类可以对肿瘤性病变和是否为黏膜癌或黏膜下癌作出大致的判断。

    大肠腺管开口形态分类对于判断肿瘤性、非肿瘤性病变以及早期癌具有重要意义[5]。通过放大内镜对大肠腺管开口形态观察可以大致预测病理组织学诊断以及早期大肠癌的浸润深度。

    内镜、病理等检查技术的发展,无疑会增加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大肠癌的概率。然而,内镜检查虽可直接观察到病变,且易于发现病变大、黏膜颜色明显改变的隆起性病变,但对Ⅱ型表面型病变则难以发现。放大内镜结合色素或荧光技术虽可提高早期大肠癌的诊断率,但这毕竟是肉眼观察的结果,加之内镜医师的经验和水平的不同,难免会有判断误差和漏诊。近年来,虽然国内外对大肠癌的有关标志物作了不少的研究,特别是一些基因标志物的发现已为早期大肠癌的诊断提供了新的手段,但迄今为止,理想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肿瘤生物标志物还很少[6]。目前,即使医生在检测中发现反应阳性的标志物,也只能作出疑为癌变的结论,若要进一步确诊,尚需内镜及病理检查的帮助。

    [参考文献]

    [1]程凤岐,刘诗义.早期大肠癌63例的内镜诊断和治疗[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1998,15(2):94.

    [2]孙燕.内科肿瘤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593.

    [3]余健年,张明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442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