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超声对2型糖尿病颈动脉斑块的诊断分析
第1页 |
参见附件(729KB,1页)。
[摘要] 目的:探讨彩色超声对2型糖尿病颈动脉斑块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本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和健康体检者影像学资料。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的颈总动脉、颈总动脉分叉处厚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型糖尿病患者的Ⅱ级、Ⅲ级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对照组0级、Ⅰ级比例明显高于2型糖尿病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彩超可以准确诊断2型糖尿病颈动脉斑块,为临床及时治疗和提高预后生活质量,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彩色超声;2型糖尿病;颈动脉斑块
[中图分类号] R445.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5(c)-072-01
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糖尿病成为近年来多发病、常见病,同时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也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1]。本研究通过对本院收治的90例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斑块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2006年7月~2009年9月影像科诊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90例作为观察对象,其中,男性56例,女性34例,年龄40~75岁,平均(60.2±8.8)岁,所有患者均符合1999年WHO的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并发症:冠心病10例,高血压19例,糖尿病肾病12例。同时选取本科室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排除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心脑血管疾病,血脂、血糖、血压均正常。两组患者在性别构成、年龄、生活习惯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仪器与方法
1.2.1 仪器阿洛卡SSD-4000,探头频率为3.5~7 MHz。
1.2.2 测定方法患者取仰卧位,充分暴露颈部,分别探查颈总动脉(CCA)近、中、远端颈动脉分叉部,颈内动脉(ICA)近端、颈外动脉(ECA),测量其内径和颈动脉内中膜(IMI)厚度,分析血管内膜、斑块回声特点,观察血流充盈和缺损情况,色彩的明暗程度。采用多点测定法对颈总动脉近分叉处近10、20、30 mm处采用纵向、前斜位、侧位,每次均取颈总动脉后壁处测IMT值,双侧共18个IMT值,取平均值作为颈总动脉及颈总动脉分叉IMT值。
1.3 观察指标
颈动脉斑块分级,0级:内膜无增厚,厚度<1.0 mm,回声均匀;Ⅰ级:内膜局限性增厚≤1.3 mm,回声增强,管腔规则;Ⅱ级:内膜局限性增厚>1.3 mm,回声增强,管腔不规则;Ⅲ级:内膜增厚,明显突进管腔的粥样斑块,有钙化、溃疡及管腔狭窄。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2.0建立数据库,通过t检验和χ2检验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型糖尿病组和对照组颈总动脉及颈总动脉分叉IMT值的比较
见表1。
2.2 2型糖尿病组和对照组颈动脉斑块分级的比较
见表2。
3 讨论
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概率较高,一般情况下糖尿病患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比例高于非糖尿病者。而动脉斑块则是动脉粥样硬化后期血管钙化和纤维组织增生导致的[2]。斑块内出血导致栓子形成,栓子脱落后会形成动脉管腔狭窄、闭塞[3]。粥样硬化斑块的及时诊断,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同时也可以为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损伤提供良好的预警指标。本研究通过对本院诊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和健康体检人员的颈总动脉和颈总动脉的彩超资料进行分析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的颈总动脉、颈总动脉分叉处厚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有不同程度的增厚。同时通过粥样斑块的分级表明[4],2型糖尿病患者的Ⅱ级、Ⅲ级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对照组0级、Ⅰ级比例明显高于2型糖尿病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彩超可以准确诊断2型糖尿病颈动脉斑块,为临床及时治疗和提高预后生活质量,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5]。
[参考文献]
[1]张锐,吴海燕.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病变彩超检测结果分析[J]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729KB,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