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0年第16期 > 正文
编号:12029421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溃疡性直肠炎疗效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0年6月5日 陈德强 游超宜
第1页

    参见附件(1463KB,2页)。

     [摘要] 目的:观察甲硝唑、云南白药和地塞米松联合治疗慢性溃疡性直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例慢性溃汤性直肠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5例,治疗组15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情、病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给予柳氮磺吡啶口服治疗,4次/d,1 g/次,症状稳定后减量给予维持治疗。治疗组给予0.5%甲硝唑注射液100 ml、云南白药1 g和地塞米松5 mg保留灌肠,每晚1次,灌肠后平卧1 h,10 d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患者症状改善及肠镜下改变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在慢性溃疡性直肠炎中疗效明显,无副作用,患者易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甲硝唑;云南白药;地塞米松;慢性溃疡性直肠炎;疗效

    [中图分类号] R516.1[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6(a)-167-02

    慢性溃疡性直肠炎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直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近年有上升趋势,多数学者认为其可能由免疫、遗传、环境、感染等因素相互作用所致,病变主要限于直肠黏膜与黏膜下层。临床表现为腹泻、腹痛、黏液、脓血便,病情轻重不等,以轻、中型为主,多为呈反复发作的慢性病情。本病目前尚无特效药物,近几年,笔者以中西结合保留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直肠炎15例,疗效好,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所选患者均符合慢性溃疡性直肠炎诊断标准和临床分型。临床症状以腹泻、黏液便和黏液脓血便为主,部分患者伴有腹痛、腹胀、里急后重、发热、消瘦、关节痛。将全部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两组:对照组15例,男8例,女7例,年龄16~55岁,平均31.1岁,轻度8例,中度7例。治疗组15例,男7例,女8例,年龄17~54岁,平均31.3岁,轻度8例,中度7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病情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结肠镜检查

    结肠镜是诊断本病和鉴别诊断的最重要手段之一。可直接观察直肠黏膜变化,取活组织检查,并确定治疗。本病是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一种临床类型。内镜下所见重要改变有:黏膜血管纹理模糊、紊乱或消失、充血、水肿、易脆、出血及脓性分泌物附着,并常见黏膜粗糙,呈细颗粒状;病变明显处见弥漫性糜烂和多发性浅溃疡;慢性病变见假息肉及桥状黏膜。结肠镜下黏膜活检组织学见弥漫性慢性炎症细胞浸润,活动期表现为表面糜烂、溃疡、隐窝炎、隐窝脓肿;慢性期表现为隐窝结构紊乱、杯状细胞减少和潘氏细胞化生。

    1.3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柳氮磺吡啶口服治疗,4次/d,1 g/次,症状稳定后减量给予维持治疗。治疗组给予0.5%甲硝唑注射液100 ml、云南白药1 g和地塞米松5 mg保留灌肠,每晚1次,灌肠后平卧1 h,10 d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

    1.4疗效判定标准

    每疗程结束后作结肠镜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和临床症状判断疗效。有效:临床症状缓解或明显好转,肠镜下充血、水肿减轻或消失,糜烂、溃疡已愈合。无效: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内镜下无改善。

    1.5统计学方法

    本文数据均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统计学软件为SPSS12.0。

    2 结果

    经3个疗程治疗后:治疗组有效1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3.3%(14/15);对照组有效11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73.3%(11/15)。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副作用,如表1。

    2讨论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是原因不明的大肠黏膜的慢性炎症和溃疡性病变,可能由免疫、遗传、环境、感染等因素相互作用所致,因病变主要局限于肠黏膜和黏膜下层,所以结肠镜检查结合活检是最可靠的诊断方法,提高了对本病的认识。本病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国内多数学者认为国人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病变多为轻、中型,重型少见。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方法较多。轻、中型多以口服药物为主。氨基水杨酸类药物为治疗本病的常用药物,副作用大、多。口服常规剂量的糖皮质激素药物副作用也较多。近年来采取了药物保留灌肠的给药途径治疗,增加了肠道局部的药物浓度,提高了疗效,避免了对胃黏膜的损伤,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而慢性溃疡性直肠炎是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一种临床类型。保留灌肠治疗尤其适用治疗慢性溃疡性直肠炎患者。本治疗组选用甲硝唑注射液、云南白药和小剂量地塞米松保留灌肠治疗:甲硝唑为厌氧菌杀菌剂,可抑制肠内厌氧菌,而不引起菌群失调,不诱发二重感染,与常用抗生素之间无拮抗作用,有免疫抑制作用,影响白细胞趋化作用;云南白药具有活血、止血、止痛、祛瘀生新、消炎等作用;地塞米松为合成皮质类固醇药物,可抑制磷脂酶,阻止细胞膜磷脂结合花生四烯酸转化为游离花生四烯酸,使白三烯等炎症介质生成减少,减轻炎症性肠病的炎症反应和免疫反应,缓解毒性症状。该药局部应用,局部作用明显,并且应用剂量小,无不良的副作用。从理论上讲,三药配方是合理的,三药合用既抑制了炎症和免疫反应,缓解了毒性症状,又促进肠黏膜修复,同时局部用药副作用小,近期效果好,患者易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但由于慢性溃疡性直肠炎病程长、易复发,提高远期疗效仍是今后进一步探讨的新课题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463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