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0年第16期 > 正文
编号:12029493
单用坦索罗辛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35例的临床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0年6月5日 欧 杰
第1页

    参见附件(1433KB,2页)。

     [摘要] 目的:观察单用坦索罗辛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与坦索罗辛联合非那雄胺治疗BPH的临床疗效对比。方法:将7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BPH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单用坦索罗辛治疗,对照组35例采用坦索罗辛联合非那雄胺治疗。结果:两组均能明显降低患者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及生活质量(QOL)评分,提高最大尿流率,减少膀胱剩余尿量,但对前列腺体积变化无明显改善;两组肝、肾功能主要指标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单用坦索罗辛治疗BPH可取得较好疗效,而且降低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长期用药的依从性,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坦索罗辛;非那雄胺;良性前列腺增生

    [中图分类号] R697+.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6(a)-071-02

    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是老年男性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主要表现为组织学上的前列腺间质和腺体成分的增生、解剖学上的前列腺增大、下尿路症状(lower urinary tract symptoms,LUTS)为主的临床症状以及尿动力学上的膀胱出口梗阻[1]。笔者2006年4月~2009年6月单用坦索罗辛治疗BPH 35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患者共70例,均来自本院泌尿科门诊及住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5例。其中治疗组年龄50~79岁,平均(62.77±7.11)岁;病程3~15年,平均(6.91±3.20)年。对照组年龄50~79岁,平均(62.37±6.83)岁;病程3~16年,平均(6.77±2.48)年。两组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有尿频、排尿困难症状,经直肠指诊、B超和尿流率检查确诊为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13分,最大尿流率(Qmax)为5~15 ml/s(单次排尿量≥150 ml),膀胱残余尿量≤100 ml,前列腺体积>25 ml(经腹B超),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4 ng/ml[2]。

    1.3 排除标准

    排除膀胱颈挛缩、前列腺癌、膀胱癌、膀胱结石、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尿道狭窄、尿路感染、血尿、急性尿潴留、上尿路积水、肝肾功能不全、严重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及对研究药物过敏者。

    1.4 治疗方法

    1.4.1 治疗组睡前30 min口服盐酸坦索罗辛0.2 mg。

    1.4.2 对照组给予口服非那雄胺5 mg,每天1次,及盐酸坦索罗辛0.2 mg,睡前30 min。两组均连续用药24周后复查前列腺B超(经腹B超)、IPSS评分、生活质量(QOL)评分、残余尿量(Ru)及尿流动力学检查,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

    1.5 各指标的测定

    最大尿流率(Qmax,排尿量在150 ml以上测定值才有效);前列腺体积(V):以经腹壁B超测定,计算公式为:V(ml)=/6左右径(cm)×前后径(cm)×上下径(cm);残余尿量(Ru):以经腹壁B超测定,计算公式为:Ru(ml)=0.75×膀胱上下径(cm)×膀胱前后径(cm)×膀胱左右径(cm);肝肾功能测定。服药前后采样时间均在服药前1周内和服药结束后1周内。

    1.6 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量表(international prostate symptoms-core,IPSS)和QOL评定

    采用IPSS对BPH患者症状评分。该量表包括7大问题,评分后合计总分应在0~35分,根据总评分确诊:轻度症状评分(1~7分),中度症状评分(8~19分)和重度症状(20~35分)。QOL评估采用国际协调委员会推荐的前列腺增生患者适用的QOL量表。该量表侧重评估排尿症状对QOL的影响,每个问题分7级感受,①非常好:0分;② 好:1分;③大部分满意:2分;④满意和不满意各半:3分;⑤大部分不满意:4分;⑥不舒适:5分;⑦很痛苦:6分。

    1.7 不良事件

    记录并对药物治疗的安全性进行评估,观察有无药物不良反应。

    1.8 统计学处理

    用SPSS 14.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数据。各组所测定的各项指标计量资料用 x±s表示,组内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IPSS评分、QOL评分、Qmax、Ru及前列腺体积比较

    24周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见表1。结果显示两组IPSS评分、QOL评分、Qmax、Ru及前列腺体积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项观察指标,除前列腺体积外,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2.2 两组肝肾功能主要指标比较

    两组肝肾功能主要指标谷丙转氨酶(ALT)、内生肌酐清除率(Ccr)组内与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2。

    2.3 不良事件

    对照组有2例患者出现轻度恶心、头昏;治疗组有1例出现轻度头昏,患者均可耐受,无严重不良反应。

    3 讨论

    BPH是老年男性的常见病,严重影响老年男性的生活质量,在临床上越来越受到关注,下尿路症状及因其所致的生活质量下降是患者寻求治疗的主要原因。药物治疗是BPH的一线治疗方法,目前治疗BPH主要为三大类药物:5α还原酶抑制剂、α1受体阻滞剂和植物类药物。由于BPH为进展性疾病,需要长期治疗,考虑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及经济状况,单药治疗比联合治疗更易于被患者接受。所以本研究中主要观察研究对于BPH患者,采用α受体阻滞剂单药治疗及α受体阻滞剂联合5α还原酶抑制剂治疗的两种疗效对比。

    有文献表明,用α1受体阻滞剂治疗BPH既可产生早期疗效,又可保持长期作用[3]。而α1受体分成了α1A、α1B和α1D三种亚型,前列腺基质、包膜、膀胱颈部的α1受体90%以上为α1A型,而α1B型主要分布在人体的大血管平滑肌上[4]。而盐酸坦索罗辛为超选择性α1A受体阻滞剂,对其他部位α1受体的影响很小,其对α1A、α1B和α1D受体的亲和性之比为38∶1∶10[5]。由于尿道、膀胱颈部及前列腺存在的α1受体主要为α1A受体,因此,坦索罗辛对尿道、膀胱颈及前列腺平滑肌就具有高选择性阻断作用,抑制尿道内压上升的能力大大高于抑制血管舒张压上升的能力,因此减少了服药后发生直立性低血压的概率,改善了排尿障碍。

    本研究结果显示,坦索罗辛单药治疗BPH与坦索罗辛联合非那雄胺治疗BPH均能明显降低患者的IPSS评分及QOL评分,提高最大尿流率,减少膀胱剩余尿量,但对前列腺体积变化无明显改善;两组综合疗效比较无明显差异,肝肾功能主要指标比较亦无明显差异。而非那雄胺可导致射精障碍和性功能低下,乳房触痛和增大,甚至产生过敏性休克[6]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433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