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术期患者浅静脉留置针操作手法探讨
第1页 |
参见附件(1353KB,2页)。
[摘要] 目的:比较围术期患者浅静脉留置针的不同操作手法。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采用新、旧两种方法进行浅静脉留置针操作,后比较效果。结果:新的浅静脉留置针操作手法时间短,效果好。结论:应广泛采用新的操作手法进行浅静脉留置针操作。
[关键词] 围术期;浅静脉;留置针;穿刺
[中图分类号] R47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6(a)-115-02
静脉留置针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室的护理工作中。留置针输液因其操作简便,留置时间长,套管柔软,不易穿破血管壁的特点,避免了手术患者因体位改变,穿刺的位置移动,液体外漏等现象,能够保证术中、术后患者的随时用药和快速补液、输血的要求,而被常规应用于手术科室。现将本科对59例患者进行静脉留置针的护理操作的体会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2009年2~3月手术患者60例,除去大面积烧伤皮肤瘢痕挛缩1例,入组病例均无血管病变,共59例,其中,男36例,女23例,年龄9~65岁。
1.2 护理
1.2.1血管、静脉留置针的选择
进行静脉留置针置入操作时,一般选择血管粗、直、富有弹性、无静脉瓣,血流量丰富,易于固定的静脉。同时避免靠近神经、韧带、关节的手臂、腕和肘窝的静脉。选择在不影响手术操作,且穿刺方便的周围静脉。穿刺部位无感染、瘢痕等。一般选上肢的头静脉、贵要静脉、颈部的颈外静脉、下肢的大隐静脉、足背静脉等。首选上肢的头静脉,头静脉在上肢的前臂及后臂均有分布,前臂血流量<95 ml/min,后臂血流量在100~300 ml/min,均可满足术中输液要求。术中应根据术式、输液量、麻醉方式、手术时间、选择留置针。选用留置针的原则:在满足输液的情况下,尽量选择最短、最小型号的套管针。
1.2.2术中留置操作
1.2.2.1留置操作 穿刺前检查静脉留置针,选择血管后用碘伏消毒,消毒面积8 cm×8 cm,左手拇指在穿刺部位的下方(消毒范围外)稍稍用力将皮肤往下拉紧,右手持留置针的蝶翼以15°~30°角穿刺入皮肤,进针速度宜慢,在潜行过程中密切观察回血腔,见回血后降低进针角度,顺血管走行再进针稍许(0.2 cm)。穿刺成功后有四种送管手法:
第一种用于Y型针和直型针。笔者通过临床试验和摸索总结出一种新的送管手法,如下:右手手指固定针芯,同时用掌根的大鱼际部固定、绷紧皮肤,左手完全脱离,将外套管旋转送入,然后把针芯拔出。新手法为掌根的大鱼际部固定皮肤,避免了皮肤和血管的移位,同时左手完全脱离,将套管旋转送入,使送管动作更为精细和专注,提高了成功率,而且操作手感方便、流畅。
第二种用于Y型静脉留置针。左手固定皮肤的手不松动,右手拇指放于静脉留置针小叉内,向前用力送入软管,食指放在针柄的前面向后用力,使针芯退出,注意拇指和食指用力要同时进行,速度要均匀,软管全部送入血管后松开止血带,打开调速器把针芯拔出[1]。
第三种用于直型针。右手固定针芯不让其前行或后退,左手将套管沿针芯缓慢旋转送入血管后,此时针芯仍留在套管内1/2的位置,双手可完全离开,右拇指与食指握着已排气的输液管,左中指轻压套管尖端稍上0.1 cm处的血管,左拇指与食指固定针翼,右无名指与尾指取出针芯,手部做逆时针旋转把拇指与食指握着的输液管顺势连好。接管前可将按压针尖的左手中指稍放松,使血液回流至接口处立即接上输液器,这样可以使套管内的空气完全排尽,又做到滴血不漏。
第四种用于Y型针和直型针。此新方法为先拔出针芯连接输液器之后,打开输液器开关,利用液体对套管壁的侧压力及前冲力,保持内套管的形态,同时向前旋转送入内套管。此种方法适用于管径较粗的14、16、18、20 G套管针。方法实用简便易行。
1.2.2.2固定使用3M透明胶贴作封闭式固定,另用胶带固定延长管。留置成功后应重视留置针的固定。因手术患者常需要高速体位,以适应手术需要,同时患者的躁动了可以使留置针脱出或断裂。特别是与没有连接扣的输液器连接时,还有三通的前后连接处,必要时用胶布盘绕固定,以防止改变体位的时候置管滑脱。安置体位前后应注意针头。
2结果
具体结果见表1。表中*指由系止血带到穿刺成功后调整好滴速的时间。
3 讨论
新的送管手法,用右手手指固定针芯,掌根的、大小鱼际部绷紧固定皮肤[1],保持了血管穿刺时绷紧血管的流线形态,减少了皮肤和血管对套管的阻力,提高了送管时的通畅性,同时左手完全脱离专注于送管,更加保证了送管的成功率,操作流畅且容易掌握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353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