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0年第19期 > 正文
编号:12026439
低分子量肝素与川芎嗪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0年7月5日
第1页

    参见附件(1198KB,2页)。

     [摘要] 目的:探讨低分子量肝素与川芎嗪合用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74例急性脑梗死的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低分子量肝素加川芎嗪)38例,对照组(单用川芎嗪)36例,低分子量肝素0.5 ml脐周皮下注射,每12小时1次,川芎唪16 ml加入0.9%NaCl溶液250 ml中静滴每12小时1次,两组患者均治疗14 d。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结果:两药合用治疗组有效率为86.8%,川芎嗪组有效率为61.1%,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未发现严重的肝、肾功能损害及出血等不良反应。结论:低分子量肝素与川芎嗪合用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优于单用川芎嗪。

    [关键词] 低分子量肝素;川芎嗪;急性脑梗死

    [中图分类号] R743.3[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7(a)-085-02

    低分子量肝素是一种抗凝药,川芎嗪为中药制剂具有活血祛瘀,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增加脑血流量的作用[1-3],为探讨两药合用的临床疗效,将本院2008~2009年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4例,随机分成川芎嗪组、川芎嗪与低分子肝素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74例患者均为本院2008年~2009年收治的住院患者,按单、双日住院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低分子量肝素加川芎嗪)男21例,女17例,年龄56~84岁,平均68.5岁,对照组(川芎嗪)男19例,女17例,年龄53~80岁,平均66.3岁,所有患者均经头颅CT检查证实,为首次发病,病程为48 h内,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诊断标准[4-5],治疗前均查出血、凝血时间、血小板计数、血糖、三酰甘油、胆固醇、血流动力学,且所有患者均为近期内无出血倾向及严重肝、肾、肺等疾病者。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用低分子量肝素0.5 ml(5 000 IU)脐周皮下注射,每12小时1次,川芎嗪16 ml加入0.9%NaCl溶液250 ml中静滴,每12小时1次;对照组:单用川芎嗪治疗,2组患者均治疗14 d,其他辅助治疗如吸氧、甘露醇脱水及营养脑细胞相同。

    1.3 疗效判定标准

    ①基本痊愈为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病残程度为0级。②显著进步为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病残程度为1级至3级。③进步为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④无变化为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或增加在18%以内。⑤恶化为功能缺损评分增加在18%以上。⑥死亡。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两组疗效以百分率表示,统计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观察

    治疗组有效率为86.7%,对照组有效率为60.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联合用药治疗急性脑梗死优于单用川芎嗪。见表1。

    2.2 实验室检查

    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三酰甘油、胆固醇、血小板计数、出血凝血时间、肝肾功能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无明显改变。见表2。

    2.3 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在1个疗程治疗中未发现明显副作用。

    3 讨论

    川芎嗪为中药制剂,具有活血祛瘀,降低外周血管阻力,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增加脑血流量的作用,同时具有抗凝、抗血栓作用[4],故可用来治疗急性脑梗死。低分子量肝素,是由普通肝素通过化学分解酶催化裂解等方法制得的分子量较小的肝素片段。它通过与抗凝血酶Ⅲ(AT-Ⅲ)结合,抑制凝血因子Xa;促进纤维蛋白溶解的作用,可改变血液黏度,增加血细胞表面电荷,从而有效增强抗凝聚和抗血栓作用[3,6]。

    低分子量肝素与川芎嗪合用因其抗凝、抗血栓,促进纤维蛋白溶解,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增加脑血流量等作用叠加而使疗效提高[1-3]。本文两药合用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效率为86.8%,疗效优于单用于川芎嗪,且实验检查出血时间、凝血时间、血小板计数无明显改变,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无明显改变,临床上也没发现有严重的肝肾功能损害及出血等不良反应,两药合用是安全有效的,实验室要求不高,值得基层医院推广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198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