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0年第19期 > 正文
编号:12026438
一点红加醋治疗静脉留置针并发静脉炎效果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0年7月5日
第1页

    参见附件(1267KB,2页)。

     [摘要] 目的:探讨硫酸镁和一点红加醋外敷治疗静脉炎的效果。方法:2009年4月~2010年4月,将65例静脉留置针并发静脉炎患者随机分为硫酸镁外敷组(对照组)和一点红加醋外敷组(观察组),进行对照观察。结果: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一点红加醋治疗静脉留置针并发静脉炎,具有疗程短、消肿止痛快的优点。

    [关键词] 静脉留置针;静脉炎;一点红;醋

    [中图分类号] R4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7(a)-086-02

    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上已普遍应用,其并发症的发生也直接影响到了留置针的留置时间和医疗安全,常常给应用过程带来不良影响,其中尤以静脉炎的发生最为常见[1]。静脉炎不仅给外周静脉继续用药带来困难,还会给患者带来身心的极大痛苦,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及康复。为了减轻患者的痛苦,保证治疗方案的顺利实施,笔者应用一点红加醋外敷治疗静脉留置针引起的静脉炎,取得了满意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4月~2010年4月笔者对65例静脉留置针并发静脉炎患者采用两种治疗方法对比观察。其中,男33例,女32例;年龄17~88岁,平均52岁。65例患者中,脑出血18例,心力衰竭20例,肺心病22例,糖尿病15例。静脉炎分度标准参照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所规定的标准[2]。Ⅰ度:局部轻度红肿或水肿,静脉无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28例。Ⅱ度:局部疼痛,中度红肿或水肿,静脉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21例。Ⅲ度:局部疼痛,中度红肿或水肿,静脉条索状改变,触及硬结,16例。患者均使用苏州碧迪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BD牌”型号为24G×0.75、22G×0.75的封闭式留置针,留置时间3~5 d,平均4 d。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病情、性别、年龄、留置时间及部位、炎症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拔除静脉留置针后,对照组:采用50%硫酸镁浸湿无菌纱布后直接敷于患处,并保持纱布湿润,配合神灯局部照射2次/d,20 min/次。观察组:取新鲜(洗净)一点红50~100 g捣烂至糊状,加醋5~10 ml搅拌均匀并敷于患处,厚度为3~5 mm,外敷面积适当超出患处面积,外盖2~3层无菌纱布,用透明胶布固定,配合神灯局部照射20 min/次,换药2次/d。5 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评价两组疗效。

    1.3 疗效判断标准

    显效:1~2 d静脉炎局部皮肤红肿消退,3~4 d静脉弹性恢复,症状消失;有效:4~5 d红肿减轻,静脉弹性部分恢复;无效:5 d静脉炎局部皮肤红肿消退不明显,静脉呈条索状,且有加重的趋势。显效加有效为总有效,两组均记录显效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采用χ2 检验。

    2 结果

    观察组总效率为97.1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0.00%,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疗效比较见表1。

    3 讨论

    静脉留置针引起的静脉炎,主要是由于留置导管对血管的慢性刺激,使血管内皮损伤所致[3]。中医学认为,静脉炎是输液过程中穿刺损伤致局部脉络行血不畅,蕴久化热,与外毒凝结阻滞所致[4];不仅给外周静脉继续用药带来困难,还会给患者带来身心的痛苦。采用一点红加醋外敷治疗静脉炎具有效果好,操作简单,药源广,经济实用的优点。一点红(别名:叶下红、羊蹄草、红背叶)性凉,味微苦,为菊科植物全草。具有清热解毒、散瘀消肿功效。醋性酸、苦、温、无毒,有散瘀止血、解毒等作用。两药合用能达到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目的。神灯照射对局部形成温热刺激,可使局部静脉扩张,血流加速,改善微循环,同时促进静脉内膜组织新陈代谢,加速静脉内膜组织修复[5-6]。而传统硫酸镁外敷治疗静脉炎护理操作程序比较繁琐,硫酸镁外敷主要是利用其高渗作用,以促进局部组织水肿在短时间内消退而达到止痛、消肿效果,加用神灯照射后疗效也不显著。对照组3例治疗无效者中,改用一点红加醋外敷治疗后显效。因此,采用一点红加醋治疗静脉留置针并发静脉炎,具有疗程短、消肿止痛快的优点,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业玲,王亚慧.静脉留置针封管方法探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12):15.

    [2]付春华,赵雁,于莹,等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267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