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感染检验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0年7月5日
第1页 |
参见附件(1315KB,2页)。
[摘要] 目的:随机抽取白血病患者,回顾性分析白血病感染的原因,探讨防治对策。方法:随机抽取120份偶数号患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组120例患者中,在治疗期间受感染53例,占44.17%,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占43.1%。结论:白血病感染途径和部位多,在治疗期间医务人员应加强环境的控制和感染源的控制,才能有效降低白血病感染。
[关键词] 白血病;感染;分析
[中图分类号] R55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7(a)-100-02
白血病临床一般采用化疗方式治疗,尚无特效治疗方法。医学水平提高和大量新研制的抗白血病药物的问世,加之骨髓移植手术的推广,都给白血病治疗开辟了新路。即便如此,由于白血病患者粒细胞减少和免疫力下降,此病的死亡率依旧居高不下,尤其以感染死亡为主,占全部死亡人数的40%左右。因此降低患者的感染率,提前做好预防措施至关重要。现就本院白血病患者感染检验情况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抽取的120例患者中,受感染者53例,感染率为44.17%,其中,男28例,女25例,年龄13~65岁,平均年龄38.51岁。13~20岁64例,受感染者39例,感染率为64.06%;21~30岁36例,受感染者6例,感染率为16.67%;31~65岁20例,感染者8例,感染率为40%。其中,急性白血病96例,慢性白血病20例,急性淋巴瘤白血病4例。在急性白血病患者中,急性粒细胞白血病35例,急性单细胞白血病28例,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19例,其他14例。慢性白血病患者中慢性淋巴白血病9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5例。
1.2 方法
对入选患者首先通过感染诊断标准[1]对其进行确诊,再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法,利用统一的调查方式(本组采用统一的表格进行分析),对患者的年龄、性别、治疗时间、感染部位、病菌分布、化疗方案、临床表现、每日的体征变化、血常规记录、细菌培养、病房空气培养、感染物、分泌物培养、使用药物情况及治疗前后血液中白细胞数目等进行调查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
本报告数据应用SPSS 11.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感染部位情况
本组患者中,呼吸道感染23例,消化道感染15例,口腔感染8例,泌尿系统感染4例,皮肤感染3例。
2.2 感染年龄及白细胞计数情况
13~20岁感染者中白细胞<2×109/L 25例,白细胞≥2×109/L者13例;21~30岁感染者白细胞<2×09/L 9例,白细胞≥2×09/L者3例,31~65岁感染者中白细胞<2×09/L 2例,白细胞≥2×09/L者1例。
2.3 微生物检验
120例患者中,进行微生物检验120份,送检率为100%,其中有64例检查出病原性细菌,检出率为53.33%,其中白色念珠菌34株,肺炎克雷伯菌15株,变形杆菌等肠杆菌7株,流感嗜血杆菌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4株,大肠埃希菌2株。
2.4 抗生素使用
53例感染患者中,有18例患者感染前使用过抗生素,使用2种及以上15例,占使用人中的83.33%,用药时间为1~15 d。
2.5 诱发原因
诱发感染源与年龄、部位、白细胞数、抗生素使用的关系分析如表1。从表1可以看出,不同年龄段、白细胞数目、使用抗生素情况、感染部位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13~20岁和31~65岁感染率明显高于21~30岁(P<0.05);白细胞<2×109/L患者更容易感染(P<0.01),呼吸道感染最为常见(P<0.01),使用两种以上抗生素的患者感染率明显高于使用1种和不使用者(P<0.05)。
3 讨论
随着对白血病研究的不断深入,治疗方案的不断改进,新药物的诞生,移植手术的成熟化,白血病的缓解率大大提高。但是从临床资料分析,由于化疗药物的杀伤性强,导致血细胞受损,加之治疗中抗生素的使用,使体内菌群失调,致使患者的免疫力急剧下降,最终增加了患者的感染机会。
3.1 白血病感染原因
患者由于体内幼稚细胞大量产生,导致成熟粒细胞和淋巴细胞量减少,其吞噬和杀菌功能受到抑制,加上化疗中骨髓功能的变化,中性粒细胞的减少以及抗生素的使用加剧了白血病的感染。本组研究资料中,中性粒细胞<0.1×09/L感染者38例,占71.70%;中性粒细胞为(0.1~1.0)×109/L感染者7例,占13.21%;>1.0×09/L,感染者2例,占3.77%。由此可以看出,感染的发生与中性粒细胞的多少有密切关系,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应着重从增加中性粒细胞着手[1]。
3.2 主要感染病菌
从众多文献中发现,在一般的病房中感染的发生率要高,由于病房的环境可能滋生多种感染菌种。此组资料中,病菌以真菌为代表,检测出的病菌中白色念珠菌有34株。这与国内外诸多报告中白血病患者真菌感染以白色念珠菌为首[2]相符合,因此在治疗中要控制病原菌的感染[3],加强对环境的控制,避免病菌产生。
3.3 感染部位
由于白血病患者免疫功能下降,导致机体其他相关部位极易受影响,比如呼吸道、消化道。本资料表明,感染以呼吸道感染为主,占43.40%。因为呼吸道既是细菌的生活场所,又直接与外界通道相通,所以呼吸道成为病原菌的首选繁殖地,也是首位受感染部位。因此在治疗过程中,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对病房进行消毒和呼吸道保护。
3.4 年龄、白细胞数与感染的关系
本研究资料中,13~20岁与31~65岁的患者感染率明显高于21~30岁患者,与自身抵抗力和身体素质有重大关系,因此对于幼童和年龄大的患者,要对其进行隔离,避免遭受外源性感染。环境的保护同样不能忽视,要将病原菌降低到最少,比如严格无菌操作。
3.5 抗生素与感染的关系
抗生素使用的初衷是减少感染,提高治疗效果,但实际中不仅没有降低感染,反而增加了真菌的感染机会[4]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315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