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0年第30期 > 正文
编号:12016960
口服布洛芬治疗有症状性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临床观察(1)
http://www.100md.com 2010年10月25日 李 健,黎瑞春
第1页

    参见附件(1266KB,2页)。

     [摘要] 目的:观察口服布洛芬治疗有症状性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PDA)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发生症状性PDA的早产儿78例,用口服布洛芬混悬滴剂治疗,布洛芬10 mg/kg,共3次,间隔24 h。第一疗程结束后复查心脏彩色多普勒,如未关闭,使用第二疗程。用药前检查肾功能、血常规、超声心动图,治疗结束后复查肾功能、血常规、超声心动图。结果:本组早产儿经布洛芬1个疗程治疗,PDA的关闭率为67.94%,经过2个疗程治疗后,最终关闭PDA的总有效率为78.21%。疗效与出生体质量、胎龄有关,出生体质量≥1 500 g组疗效好于出生体质量<1 500 g组(P<0.05);胎龄31~34周组疗效好于胎龄28~30周组(P<0.05)。78例中5例(6.41%)出现喂养不耐受,经减少喂养量或暂停喂养后好转,未观察到其他不良反应。结论:口服布洛芬治疗早产儿PDA疗效好且安全,值得在基层医院大力推广。

    [关键词] 婴儿;早产;动脉导管未闭;布洛芬

    [中图分类号] R725.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10(c)-054-02

    近年来,早产儿出生率明显增多,而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PDA)是早产儿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是严重影响早产儿存活率及后遗症发生率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PDA左向右分流常诱发充血性心力衰竭、肺出血、脑室内出血(IVH)、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和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1],因此早期关闭PDA具有重要意义。为寻找一种有效且安全的方法,笔者采用布洛芬(美林混悬液,上海强生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生产批号:H19991012)口服治疗有症状性早产儿PDA。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7年1月~2009年12月本院NICU(本院地处赣、鄂、皖三省交界,为该地区唯一一所新生儿疾病诊治中心)收治的早产儿1 539例,其中,男846例,女693例;日龄10 min~7 d;所有早产儿常规进行心脏彩超检查,经心脏彩超检查确诊为PDA的252例,其中,男146例,女106例;出生体质量915~2 100 g,平均1 948 g;胎龄28.00~35.67周,平均33.39周;发生症状性PDA 78例。症状性PDA入选标准:胎龄<34周,出生体质量<2 000 g,住院时间<2周。出现PDA症状临床表现有心前区收缩期杂音,呼吸急促,心率增快等,胸片X线提示肺充血,心脏增大,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确诊为PDA。排除标准:先天畸形、肾功能不全、血小板<60×109/L、有出血倾向、NEC、Ⅲ级以上脑室内出血。符合上述标准的共78例,出生体质量715~1 969 g,平均1 816.5 g;胎龄28.10~34.57周,平均31.95周。

    1.2方法

    符合入院标准的78例早产儿给予布洛芬混悬液滴剂(40 g/L,上海强生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H19991012),10 mg/(kg·次)共3次,间隔24 h。用药前检查肾功能、电解质、血常规、血糖血清胆红素。用药期间检测心率、血压、氧饱和度、血糖、尿量、胆红素、电解质,并观察有无出血倾向、喂养不耐受等。治疗结束后复查肾功能、血常规、超声心动图。如PDA未闭,则用第二疗程布洛芬治疗。所有患者均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同时,控制液体量。

    1.3疗效判断

    治疗有效的标准为上述临床表现消失,超声心动图示PDA关闭。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78例有症状性早产儿PDA经治疗,关闭61例,关闭率为78.21%。53例(86.88%)1个疗程关闭,关闭率为67.94%;8例(13.11%)2个疗程关闭。78例中<1 500 g 38例(48.72%),PDA关闭26例,关闭率为68.42%;≥1 500 g 40例(51.28%),PDA关闭35例,关闭率为87.5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8~30周的37例(47.44%),PDA关闭25例,关闭率为66.67%;31~34周的41例(52.56%),PDA关闭36例,关闭率为87.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8例均在生后3~7 d发生PDA,平均为4.31 d,PDA为(2.71±0.56) mm,3例(3.84%)分别在PDA关闭后7、12、15 d发生再开放,2例为超低出生体质量儿,再次治疗均无效。

    78例中13例(16.67%)服药1 d出现尿量有所减少,但无一例出现少尿。有5例(6.41%)发生喂养不耐受,表现为腹胀、呕吐、胃潴留,经减少喂养量或暂停喂养后均好转。治疗前后肌酐、尿素氮、血小板计数均无明显变化,见表1,无出血倾向发生。

    3 讨论

    由于早产儿动脉导管管壁平滑肌发育不成熟,同时由于肺组织发育不成熟,易有低氧血症和酸中毒,加上早产儿激肽酶原激肽系统不成熟等原因,因此,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发生率高[2],早产儿PDA发生率可高达40%。PDA若不及时处理常可诱发或促进充血性心力衰竭、肺出血、脑室内出血(IVH)、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和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患PDA的早产儿死亡率高达30.7%[3]。因此,早期关闭PDA具有重要意义。无症状性早产儿PDA随着日龄的增大,自然闭合的可能性大,暂无需特殊处理,做好定期随访。

    近年来,国内外报导,吲哚美辛治疗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有效,但用药后可引起消化道、肾脏、脑血流减少,血小板功能减退,可导致早产儿NEC、胃穿孔、肾功能减退、IVH、出血倾向等较多不良反应,限制了临床的使用[4]。布洛芬与吲哚美辛均为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通过抑制溶酶活性,而降低循环中前列腺素水平,促进动脉导管平滑肌收缩与闭合。已有临床研究表明布洛芬不良反应较吲哚美辛小。因此,在早产儿应用中较安全[5]。但静脉应用布洛芬较昂贵,且国内无此制剂,因此,口服用药可作为治疗选择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266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