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0年第33期
编号:42905
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诊治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0年8月24日 2010年第33期
咽鼓管,鼓膜,1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2方法,3入选标准,4统计学方法,2结果,3讨论,1分泌性中耳炎的预防,2鼓膜切开后进行冲洗灌药的意义
     杜修勇

    (常德职业技术学院附属二医院,湖南常德 415000)

    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诊治分析

    杜修勇

    (常德职业技术学院附属二医院,湖南常德 415000)

    目的:探讨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6年2月~2008年3月收治的80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患者不同治疗方法(单纯鼓膜切开和鼓膜切开后冲洗灌药)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单纯鼓膜切开和鼓膜切开后冲洗灌药的治疗效果均较为明显,鼓膜切开后冲洗灌药治愈率更高。结论:单纯性的鼓膜切开和鼓膜切开后冲洗灌药都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有效方法,鼓膜切开后冲洗灌药治愈率更高,值得在临床推广。

    分泌性中耳炎;鼓膜切开;冲洗灌药

    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SOM)是耳鼻喉科的常见病,此病小儿发病率较高,是引起小儿听力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该病是以患耳的听力下降和鼓室积液为主要特点的疾病,多数观点认为该病与咽鼓管的功能不良、感染以及免疫反应有关。咽鼓管有调节鼓室内压的作用,并能够保持外界大气压与中耳的气压平衡和一定的防御功能,如果咽鼓管阻塞便会导致中耳的负压形成,并会使中耳黏膜内的静脉出现扩张,血管的通透性增加,血清漏出后并在鼓室内形成积液,感染性中耳炎的致病菌一般为肺炎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β-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免疫反应引起的中耳炎一般为Ⅰ型和Ⅲ型变态反应[1]。本文重点探讨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方法和疗效,现将本组资料的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本院2006年2月~2008年3月收治的80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临床资料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13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