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虚证与免疫系统关系研究概况与思考
小鼠,功能,1脾虚证与免疫器官,2脾虚证与非特异性免疫,3脾虚证与特异性免疫,1脾虚证与细胞免疫,2脾虚证与体液免疫,4脾虚证与免疫遗传,5思考及展望
陈学习,张英杰,李美霞,吴 赟(福建中医药大学药学院,福建福州 350108)
脾虚证与免疫系统关系研究概况与思考
陈学习,张英杰,李美霞,吴 赟
(福建中医药大学药学院,福建福州 350108)
“脾为之卫”、“四季脾旺不受邪”是中医理论对脾防卫、免疫功能的高度概括。为探讨脾虚证与免疫系统的关系,本文从免疫器官、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免疫遗传等角度进行了综述,对当前研究现状给予客观分析、评价,并提出了对将来研究模式与方法的思考与展望。
脾虚证;免疫系统;免疫机制
中医药理论中关于 “脾为之卫”(《灵枢·五癃津液别论》)、“四季脾旺不受邪”(《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篇》)、“脾为后天之本”(《脾胃论》)以及“脾气虚而四肢不用,五脏不安”(《灵枢·本神》)等有关脾胃生理及病理的论述,均反映了“脾(胃)”与机体防御机能(免疫功能)之间存在密切关系。脾的防卫功能与现代医学免疫功能有许多相似之处,近年来基础免疫学和临床免疫学大量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证明,免疫系统和免疫功能的改变是脾虚证本质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为探讨脾虚证与免疫系统相关研究奠定了基础。
1 脾虚证与免疫器官
免疫器官形态结构的改变,是其功能异常的物质基础。脾虚所致中枢免疫器官(骨髓、胸腺)及外周免疫器官(淋巴结、脾脏及其他淋巴组织)的重量减轻、实质萎缩、骨髓细胞增殖、分化和造血功能减弱等免疫力降低的临床表现与中医脾虚证候基本吻合。目前,研究脾虚证与免疫器官的关系主要从观察模型动物各免疫器官的脏器指数、病理切片及超微结构等方面着手。黄秀深等[1]研究发现湿困脾胃模型大鼠脾脏及胸腺脏器系数降低,胸腺皮质厚度及中央动脉淋巴鞘直径变小,证明脾虚大鼠免疫器官的发育受到抑制。陈芝喜等[2]采用利血平注射法复制脾虚动物模型,观察到模型动物脾、肾等多脏器组织中RNA含量下降,脾脏、胸腺等多脏器组织增殖减弱,进而影响到免疫细胞正常功能。组织器官超微结构的改变是脾虚及免疫功能下降的客观指标之一,雷娓娓等[3]用电子显微镜观察了脾虚大鼠脾脏淋巴细胞及胸腺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发现脾脏淋巴细胞稀少,个别细胞的核周间隙增大,核内染色质轻度减少,胞质和细胞器亦减少。陈国志等[4]通过观察饥饱失常结合劳倦过度法建立的脾虚大鼠模型发现,模型动物免疫器官萎缩、肿胀、空化、排列不整齐。王运平等[5]采用大黄水煎剂灌胃法复制脾虚模型小鼠并检测其免疫功能,发现模型动物的脾脏重量、脾脏脏器指数、胸腺重量及胸腺指数等指标均低于正常小鼠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187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