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1年第2期 > 正文
编号:12009245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早产儿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2)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月15日 王威远,许 敏,王馥兰
第1页

    参见附件(2113KB,3页)。

     1.2研究方法

    1.2.1新生儿感染的诊断标准[3]。临床诊断,具有临床表现且具备以下任一条:(1)非特异性检查≥2条,包括①WBC减少(<5×109/L)或增多(≤3 d者WBC>25×109/L;>3 d者WBC>20×109/L);②杆状核细胞/中性粒细胞≥0.16;③CRP≥8 mg/L;④PLT≤100×109/L;⑤微量血红细胞沉降率≥15 mm/h。(2)血标本病原菌抗原或DNA检测阳性。确定诊断:具有临床表现并符合下列任一条:①血培养或无菌体腔内培养出致病菌;②如果血培养标本培养出条件致病菌,则必须与另次(份)血、或无菌体腔内、或导管头培养出同种细菌。

    1.2.2采集感染早产儿的气道分泌物、尿液、血液标本,将标本送细菌室作细菌培养、菌种鉴定。

    1.2.3对76例感染早产儿和80例未感染早产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相应的观察项目将资料进行归纳,对性别、机械通气、静脉全营养、胎龄、胎膜早破、出生时体重、出生时缺氧、低血糖进行易感性因素分析。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平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计数资料以率的形式表示,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对相关因素进行筛选。

    2 结果

    2.1 主要临床症状

    76例早产儿感染中,首发症状为呼吸暂停46例(60.5%),喂养不耐受44例(57.9%),反应低下41例(53.9%),肤色晦暗37例(48.7%),体温异常36例(47.4%),黄疸消退延迟31例(40.8%),出血倾向18例(23.7%)。

    2.2 实验室检查

    共采集到标本共125份,其中气道分泌物23例(18.4%),尿液47例(37.6%),血液标本55例(44%)。76例早产儿共检测出菌株93株,15例混合感染,革兰阳性菌18株(19.4%),革兰阴性菌75株(80.6%)。革兰阴性菌中最常见的为肺炎克雷伯杆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等。

    2.3 易感因素分析

    通过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得出,与对照组相比,体重、胎龄、胎膜早破、机械通气、静脉全营养为早产儿的易感因素,见表1。

    3 讨论

    尽管现在医疗水平的发展以及对早产儿关注的增多大大提高了早产儿的成活率,但感染仍是威胁早产儿生命的重要原因。常见的感染主要有细菌感染,由于其致病较快,并且缺乏典型症状,容易被误诊或者忽略,故可造成早产儿的致命损伤[4]。早产儿的免疫系统未成熟,故对外界的抵抗力较弱,即便使用了广谱抗生素后,也不能有效地控制病情。危重新生儿转运网络的建立,使危重新生儿可被转入NICU,并得到及时救治,但ICU病房由于流动性比较大,潜在感染的概率高,容易造成早产儿院内感染。有报道指出早产儿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为19.3%~25.9%[5],而本院2008~2010年的发生率为23.4%,与报道一致,同时对感染早产儿标本的检测表明,致病菌主要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80.6%),其中最为常见的为肺炎克雷伯杆菌,这与俞生林等[6]在NICU内早产儿感染的病原菌监测中的结论一致。

    早产儿感染可涉及到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等[7],本研究中新生儿的首要症状为呼吸暂停、呼吸困难,严重者可出现肺水肿,主要是由于肺炎克雷伯杆菌造成肺部感染所致,可给予碳青霉烯类进行治疗。早期的临床症状中的出血倾向,可能是由于感染导致的血小板减少有关,这与实验室的检测结果一致。57.9%(44/76)的早产儿出现喂养不耐受,可通过抗感染联合微量喂养的方法,改善其胃肠功能,大部分患儿症状得到明显缓解。肤色晦暗表明早产儿的微循环比较差,可通过护理,如按摩等方式改善其微循环。40.8%(31/76)的患儿出现黄疸消退延迟,甚至有些出现胆汁淤积,表明肝脏功能受损。

    本研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机械通气、静脉全营养、体重、胎龄、胎膜早破为早产儿的易感因素。机械通气属于侵入性操作,此类操作往往会损伤皮肤与黏膜,同时机械通气的导管和仪器[8],如若不及时进行灭菌处理或者不彻底,也会增大早产儿感染的概率,特别是机械通气时口咽部的病原菌定植。体重较轻的早产儿院内感染的概率较高,特别是低于1 500 g,故对于体重较轻的患儿应进行密切的监护,可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进行预防处理。有报道指出早产儿在静脉输注脂肪乳剂营养物质的过程中[9],可造成细菌与霉菌的生长,这同样也会增大感染的概率,故全静脉营养是导致感染的易感因素,特别是其造成的消化道感染。胎龄越小(尤其是孕周<32周者),患儿更易被感染,耐受力愈差,抗感染力更低。

    早产儿感染涉及的范围比较广,临床表现多样,部分缺乏典型性,故应密切关注,早期诊断出疾病,进行有效的治疗,不仅可改善症状,同时也可提高生存率。在给予抗生素治疗的过程中,应合理使用,对于合并感染因素较多的早产儿应进行预防性处理。

    [参考文献]

    [1]吴金兰,都鹏飞.住院早产儿10年间医院感染139例的病原茵分布及耐药性的变迁[J].安徽医学,2010,31(5):493-495.

    [2]余家林,吴士孝.新生儿败血症诊疗方案[J].中华儿科杂志,2003,41(2):879-899.

    [3]郭春燕.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构成及耐药状况的变迁[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06,21(7):94-96.

    [4]Wei SH, Chiu HH, Hung KC, et al. Epidemiologic trends in nosocomial bacteremia in a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J]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113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