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1年第2期
编号:12009330
麻黄\附子\桂枝在关节痛治疗中的作用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月15日 《中国当代医药》 2011年第2期
     [摘要] 本文通过分析《伤寒论》中治疗四肢骨节疼痛的证治方药,结合自身体会,将其总结为:太阳宜汗,多用麻黄桂枝;少阴当温,附子独擅;风湿兼夹,兼顾驱风除湿,对其辨证用药规律进行综合分析和探讨。同时,在灵活用药的基础上突出经方运用,辨六经的重要性。

    [关键词] 《伤寒论》; 四肢骨节疼痛; 用药规律

    [中图分类号] R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11)01(b)-089-02

    《伤寒论》中,四肢骨节疼痛又称“骨节疼”、“骨节疼烦”、“支节烦痛”等, 其症状在《伤寒论》六经诸篇中均有涉及,但以太阳、少阴最为多见。前人在《伤寒论》中对此病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文拟通过比较分析《伤寒论》中治疗四肢骨节疼痛的证治方药,探讨其用药规律,以更好的发挥经方的优势,指导临床工作。

    1 病在太阳,首选汗法,麻黄桂枝多用
, 百拇医药
    外邪进犯,首在太阳。张仲景治疗肢体骨节疼痛属太阳者,多是选用具有发汗的药物,如桂枝、麻黄等。下面就以此二药为例加以分析。

    《神农本草经》云:“麻黄,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表去汗,去邪热气,止咳逆上气,除寒热,破癥坚积聚”[1]。《伤寒论》中,麻黄汤治疗骨节疼痛有明确的记载,但小青龙汤、大青龙汤、麻黄附子细辛汤等发散风寒的方剂,同样可用于骨节疼痛之症的治疗。寒则气收,当寒邪侵犯太阳表位,使气机收敛,腠理、经络收缩挛急,经气不畅而发为身疼、腰痛、骨节疼痛。麻黄可以帮助人体津液布散于表,驱散风寒,宣通气机,气机通畅而达到止痛的效果。麻黄包含多种生物碱,其中,其主要成分麻黄碱能兴奋大脑皮层及皮层下中枢,具有中枢镇痛作用,此亦为麻黄治疗疼痛提供了现代药理研究依据。

    《神农本草经》云:“桂枝,辛温。主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补中益气。”《伤寒论》中运用桂枝者达41方,运用范围很广,在治疗骨节疼痛的经方中多用了桂枝,其通阳散寒,外散风邪,既可发汗解表,又可温经通阳,用于寒凝经脉,风寒湿痹,为仲景选药的第一要药,《本经》中就直接描述桂枝有“利关节”的作用。现代药理研究也证明,桂枝具有镇痛、镇静、抗惊厥的作用。
, http://www.100md.com
    二者配伍应用,可增强其祛风散寒功效,但方剂的一般结构,君臣佐使,药物的用法、用量等要严格把握。

    2 少阴病里症寒化,治当温阳止痛,附子难缺

    少阴病,少阴表证,它是和太阳的表阳证相对来说的,故可以叫做表阴证。少阴既然叫表证,就一定会有恶寒发热、头痛身痛的表现。这类因为阳虚而受寒引发的骨节疼痛,必当予以温阳而驱寒,来达到治疗的目的,而不能专以止痛为主,单纯的发散更不可取。在《伤寒论》一书中,本病多选用附子。

    《神农本草经》云:“附子,味辛温。主风寒咳逆邪气,温中,金创,破癥坚积聚,血瘕,寒温,踒躄拘挛,脚痛不能行步。”附子药性刚燥,温理散寒,上助心阳通脉,中温脾阳健运,下补肾阳益火,是温里扶阳的要药。被有“吴附子”之称的吴佩衡老中医列为十大元帅之一。阳虚寒盛引起的疼痛,应用附子治疗,散寒止痛效果理想。又《本草正义》[2]有云:“附子,本是辛温大热,其性善走,故为通行十二经纯阳之要药,外则达皮毛而除表寒,里则达下元而温痼冷,彻内彻外,凡三焦经络,诸脏诸腑,果有真寒,无不可治。”说明附子确能治疗四肢骨节疼痛。乌头碱是附子所含双酯型二萜生物碱,是镇痛作用的有效成分。相关药理研究认为,附子镇痛作用强于吗啡,但镇痛指数较之弱。
, 百拇医药
    当然,组方用药时不仅有严格的原则性,同时还应兼具灵活,在按君臣佐使周密设计、妥善用药的原则上,对具体药物的选择、配伍关系、药量、病症的变化、体质、年龄等具体分析,全面考虑,从而使方剂与病症符合,达到好的治疗效果。

    3 风湿为重,兼顾驱风除湿

    在《伤寒论》的174条、175条论述的风湿病,特别突出了风湿的症状,主要为疼痛,《内经》有云:不通则痛。为能尽快缓解疼痛,解除患者的痛苦,当务之急,应先考虑驱除外邪,缓解疼痛。凡是肌肉筋骨,都属于太阳或少阴范畴。水湿在肌表,身体会疼得厉害,或有沉重的感觉。这两个条文中所提及的三方,桂枝附子汤偏于表,应属于少阴表证。去桂加白术汤偏于肌肉,附子配合白术,有温化水饮,去虚寒,又都可以去寒湿痹症。甘草附子汤,表证比前两个方证重,是表证里证都重,表里都水饮多。表证,是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里证,是汗出短气,小便不利。这还是一个少阴虚寒。三方都各有特点,其“通”根据病机,各有所偏重,但都体现了宣散温通的原则,在温的基础上,兼顾了驱风除湿[3],但均不应长期、大量应用,以免耗气伤津。
, 百拇医药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伤寒论》中对于四肢骨节疼痛治疗,并不是单纯运用镇痛的药物治疗,而是要先辨六经,在明确了病位、病性的基础上,严扣经方方证、药症,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外感风寒,邪在太阳,用麻黄桂枝祛风散寒,通行络脉,宣畅气机。病在少阴,心肾阳虚,阴寒独盛,用附子意在温阳散寒通络。风湿兼夹,亦应根据风寒湿邪的偏重而进行加减,或加强桂枝祛风,或加白术除湿,而要避免使用收涩药物[4-5]。

    总之,伤寒论为医家经典,重点论述人体感受风寒之邪而引起的病理变化及辨证施治方法,具体应用于临床时,既要灵活遣方用药,综合分析病情,又要突出经方运用及辨六经的重要性,从而达到好的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泽芝.中药麻黄名称的来历[J].家庭中医药,2008,15(11):63.

    [2]刘玉良,李其忠.论《伤寒论》辨证论治中的程度表达和定量辨证[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8,42(1):54-56.

    [3]唐瑛.《伤寒论》中四肢骨节疼痛的证治规律研究[J].河南中医,2008,28(5):4-6.

    [4]郦永平.《伤寒论》定量辨证思想初探[J].中医研究,1997,10(4):6-9.

    [5]刘玉良.论《伤寒论》辨证论治中的五大要素[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06,23(1):10-13.

    (收稿日期:2010-10-25),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