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1年第6期 > 正文
编号:12082185
纳洛酮联合氨茶碱对新生儿呼吸暂停的治疗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1年2月25日 张焯文
第1页

    参见附件(1595KB,2页)。

     [摘要] 目的:探讨纳洛酮联合氨茶碱对新生儿呼吸暂停的治疗疗效。方法:将2005年5月~2010年7月本院诊治的112例呼吸暂停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采用氨茶碱及常规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纳洛酮治疗。结果: 观察组56例中显效40例,有效13例,显效率为71.4%,总有效率为94.6%;对照组56例中显效26例,有效17例,显效率为46.4%,总有效率为76.8%。两组显效率、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3,P<0.05;χ2=7.29,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洛酮联合氨茶碱治疗新生儿呼吸暂停,不良反应少,临床疗效显著,可于临床进一步应用。

    [关键词] 呼吸暂停;新生儿;氨茶碱;纳洛酮

    [中图分类号] R722.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4721(2011)02(c)-051-02

    呼吸暂停属于新生儿常见疾病,国内有报道[1]称呼吸暂停于早产新生儿当中发病率达23%,于住院新生儿当中发病率达61%之多,于极低体重儿当中发生率达49%,呼吸暂停严重影响了新生儿的生存质量及生命安全。本院于2005年5月~2010年7月应用纳洛酮、氨茶碱联合治疗该病,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5年5月~2010年7月于本院诊治的112例呼吸暂停新生儿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根据新生儿呼吸暂停相关诊断标准[2]进行明确诊断。将112例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6例中,男34例,女22例;其中,早产儿16例,足月儿40例;患儿为低体重儿者12例,体重正常者44例;发生缺氧缺血性脑病者24例,发生肺炎者17例,发生颅内出血者12例,发生原发性呼吸暂停者3例。对照组56例中,男33例,女23例;其中,早产儿18例,足月儿38例;患儿为低体重儿者14例,体重正常者42例;发生缺氧缺血性脑病者22例,发生肺炎者18例,发生颅内出血者12例,发生原发性呼吸暂停者4例。两组新生儿在性别构成、出生体重、所患疾病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儿均给予治疗原发病症、保暖、吸氧、维持呼吸道通畅、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等常规支持和对症治疗。对照组同时给予氨茶碱治疗,首次用药剂量为每公斤体重5 mg,于20 min内快速静脉滴注。首次用药12 h后给予维持剂量,每公斤体重为2.5 mg,连续维持治疗3~5 d。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同时应用纳洛酮治疗,剂量为每公斤0.1 mg,每天3次,静脉注射治疗,连续治疗3~5 d。

    1.3 观察指标

    每天对所有新生儿进行心率、呼吸等监测,同时记录患儿呼吸暂停情况、血氧饱和度变化情况等指标。呼吸暂停判定标准为患儿胸廓停止运动在20 s以上,患儿心率下降至100/min;经新生儿皮肤测定血氧饱和度在80%以下。

    1.4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患儿用药后呼吸暂停次数有所减少,患儿面色红润且心率相对增快。用药48 h后患儿不再发生呼吸暂停。有效:患儿用药48 h内呼吸暂停次数有所减少,患儿面色正常;用药72 h后患儿不再发生呼吸暂停。无效:患儿用药72 h后仍存在呼吸暂停或暂停次数增加,病情加重。总有效=显效+有效。

    1.5 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 13.0进行数据处理。其中两组临床疗效比较经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56例中,显效40例,有效13例,显效率为71.4%,总有效率为94.6%;对照组56例中,显效26例,有效17例,显效率为46.4%,总有效率为76.8%。两组显效率、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3,P<0.05;χ2=7.29,P<0.05)。见表1。

    2.2 药物不良反应

    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对照组中有2例患者出现了轻微心律失常;观察组中有1例患者出现了心悸、烦躁等症状。所有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停药后症状均得到缓解。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呼吸暂停指的是呼吸停止时间在20 s以上,且多同时出现发绀、心率减慢。呼吸暂停属于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常见疾病。新生儿由于其呼吸系统生理结构未发育成熟,功能尚不稳定,神经系统调控作用也未发育完善,呼吸中枢通常处于抑制水平,中枢神经系统与外周神经系统化学感受器调节不敏感,从而易导致调节紊乱,出现呼吸节律不规则现象[3]。这就是新生儿出现呼吸暂停的解剖基础。

    临床上新生儿呼吸暂停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呼吸暂停多见于早产儿,其胎龄越小,其发病率相对越高,且通常不伴有其他疾病。这主要与早产儿呼吸中枢组织结构与神经系统之间的联系不完善有关,通常较为细微的干扰就能引发呼吸节律性紊乱[4]。继发性呼吸暂停则多见于足月儿,主要继发于呼吸中枢受损、低氧血症、感染等情况。

    严重的新生儿呼吸暂停如治疗不当、不及时,可导致脑缺氧严重而损害神经系统,包括脑室周围白质出现软化、耳蜗神经核出现损伤等,从而导致脑瘫、高频性耳聋等[5]。因此,对于新生儿呼吸暂停必须进行及时治疗和纠正缺氧状况。

    本研究中除常规吸氧等处置外,药物治疗方面主要采用氨茶碱、纳洛酮等药物。氨茶碱属于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其可抑制磷酸二酯酶的活性,从而使细胞内cAMP水平提高。其能使延脑中化学感受器对CO2敏感性提高,使呼吸能有规律且潮气量增加。其还能使呼吸驱动作用增强;通过增强儿茶酚胺作用而促进心脏搏出量增加,改善脑组织供氧情况。此外,由于呼吸暂停过程中通常有微循环障碍,氨茶碱能通过增加肾脏血流而提高滤过率,改善微循环。氨茶碱药物副作用主要有心动过速、心律失常等[6]。而纳洛酮属于阿片类受体拮抗剂,其能与神经组织内阿片类受体结合,从而增加呼吸频率、改善通气情况并纠正新生儿呼吸暂停,同时其还能改善神经系统血流情况,一定程度上减轻脑组织水肿,从而防止进一步发展为脑瘫[7]。

    从本研究结果来看,纳洛酮联合氨茶碱治疗新生儿呼吸暂停组临床疗效明显要高于单用氨茶碱治疗组,而两组临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无显著性差异。故可以得出,纳洛酮联合氨茶碱治疗新生儿呼吸暂停不良反应少,临床疗效显著,可于临床进一步应用。

    [参考文献]

    [1]台献忠.纳洛酮、氨茶碱治疗新生儿呼吸暂停临床观察[J]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595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