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1年第6期 > 正文
编号:12082083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胃恶性肿瘤9例(2)
http://www.100md.com 2011年2月25日 方洁莹
第1页

    参见附件(3364KB,4页)。

     病例8、9病理诊断为胃间质瘤(GISTs)。胃间质瘤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占胃肠道恶性肿瘤的1%~3%,多发于中老年患者,40岁以下患者少见。GISTs患者第一次就诊时约11%~47%已有转移,转移主要在肝和腹腔,淋巴结和腹外转移即使在较为晚期的患者也较为罕见,转移瘤甚至可发生在原发瘤切除后30年,小肠GISTs恶性程度和淋巴结转移率最高[6],而食道GISTs恶性程度低,因此,严格来说,GISTs无良性可言,或至少为一类包括潜在恶性在内的恶性肿瘤[7]。胃肠道间质瘤超声表现特点是肿瘤边缘不整齐,呈高回声,内有高回声光点和分隔样回声,肿瘤中心有不规则无回声区,为肿瘤出血、坏死、液化所致,黏膜面常有较深的大溃疡,其溃疡凹陷形态不规则,并可与液化区相贯通,使肿物内部形成假腔;肝内常可找到转移灶,可类似肝内囊性病变,为多房性病变,但间质瘤形成的坏死液化区,其周围囊壁不规则、不光滑,厚薄不一。本病与肿块型胃恶性淋巴瘤鉴别,后者起自黏膜下层,内部呈均匀弱回声,生长迅速,预后差。此外,还需与胃癌进行鉴别,根据胃癌组织起自黏膜层,呈浸润性生长,分布不规则等特点不难与前者区分,若肿瘤较大,表面出现溃疡时,鉴别困难。

    临床价值:胃超声检查最大优势是声束能穿透胃壁,从而可以显示胃壁层次结构。作为一种非创伤性诊断方法,可以给临床提供胃壁癌肿的部位、大小和形态,有时能估计病变侵犯胃壁的程度,特别是能了解胃周器官的转移情况。超声可以显示胃恶性淋巴瘤的病变,并根据其回声特征提示诊断,以帮助临床与胃癌及巨皱襞症等进行鉴别[8]。胃间质瘤常在X线上消化道造影检查时被偶然发现,但不能确定肿瘤性质,胃镜也不容易发现较小的黏膜面无破坏的肿瘤和腔外型肿瘤,在胃腔充盈条件下,仔细、熟练地超声扫查可以发现小于20 mm的肿瘤,还可能根据肿瘤轮廓、形态、内部回声特征以及瘤体的大小提示肿瘤是良性或恶性。

    4 结论

    胃肠道的超声诊断因受肠管内气体的影响,除特殊患者外,从体表探测常得不到满意的声像图。胃肿瘤超声检出率和肿瘤的大小、形态、生长位置等有关,体积较小、管壁增厚不明显、位置深的肿物,因受胃肠道腔内气体、食物遮挡,超声检查时容易漏诊,不容易和非特异性胃肠道壁增厚性病变鉴别,从体表进行超声扫查,对胃肠道病变部位的诊断不如X线钡餐和内镜检查,故经腹部超声检查对胃肿瘤的应用仍受到一定限制,不能作为胃恶性肿瘤的筛查手段。但对病变内部浸润深度,向胃肠道外的增长,病变和周围邻近脏器的关系,以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等诊断,X线钡餐和内镜检查是困难的,二维超声能补其不足,超声多普勒的应用,更进一步了解肿物的血运情况、周边大血管分布,可给临床诊断及分期、手术等提供帮助,故此,胃肠道超声诊断的目的更侧重于探测病灶内部的改变和周围脏器有无转移。超声首先发现的病变,应建议内镜活检,对于较大肿块可以在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

    [参考文献]

    [1]齐学进.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超声医学分册[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111-112.

    [2]陈敏华.消化系疾病超声学[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3:304-314.

    [3]周永昌,郭万学.超声医学[M].3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8:930-936.

    [4]陈敏华.腹部疾病超声图谱[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181-196.

    [5]曹海根,王金锐.实用腹部超声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370-388.

    [6]周雷,王岩,姚力,等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3364KB,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