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给药方案治疗小儿CAP感染78例疗效观察
第1页 |
参见附件(2133KB,2页)。
[摘要] 目的:评价注射用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和头孢呋辛钠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CAP患儿78例,随机分为A组(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与B组(头孢呋辛钠组)各39例,A组(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静滴注射用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30 mg/(kg·次),每12小时给药1次,疗程10~14 d;B组给以注射用头孢呋辛钠15~25 mg/(kg·次),每12小时给药1次,疗程10~14 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细菌学改变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A组(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和B组(头孢呋辛钠组)的临床有效率、细菌清除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9.74%、87.18%,87.50%、85.71%,2.56%、5.1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头孢呋辛钠用于治疗CAP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关键词] CAP感染;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头孢呋辛钠; 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 R9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11)03(b)-055-02
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是指原本健康的儿童在医院外获得的感染性肺炎,包括感染了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而在入院后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CAP是肺实质和肺间质部位的急性感染,引起机体不同程度缺氧和感染中毒症状。在我国,儿童CAP的发病情况尚无系统报道,但我国小儿肺炎病死数约占全世界的7%,而肺炎死亡中75%是婴幼儿,85%发生在农村和边远地区。如前所述,我国属发展中国家,CAP多由细菌感染引起,故CAP的治疗关键在于控制感染,而其感染并无特征性的症状可推测细菌或病毒为其病原体,故初始治疗只能根据临床经验并结合流行病学特点及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分会呼吸学组制定的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抗生素合理使用指南的上下部分[1-2]来合理选用抗生素,以取得最佳的临床疗效并努力避免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3]。
笔者应用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及头孢呋辛钠治疗CAP感染患者,以评价其安全性和有效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9月~2010年3月在本院儿科收治的CAP患儿78例,其中,男46例,女32例;年龄4个月~5岁,平均2.8岁。78例患儿均伴有发热、咳嗽、呼吸增快、呼吸困难、胸痛等呼吸道症状,肺部闻及湿啰音和管状呼吸音,白细胞中分叶核均升高,血沉(ESR)升高,胸部X线片有急性浸润的表现。其诊断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制定的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标准[4]。
采用随机法将这些患儿分为A组(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组)和B组(头孢呋辛钠组)各39例,两组患儿年龄、性别、体重、病情、发热例数、白细胞升高例数等基本情况经t检验和χ2检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儿治疗前48 h内未接受抗菌药物治疗,均无青霉素类及头孢类过敏史,抽血查支原体(衣原体)阳性者,不纳入观察行列。
1.2 研究方法
A组给以注射用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山西仟源制药有限公司,规格1.2 g,国药准字H14023131)30 mg/(kg·次),使用前用0.9%氯化钠注射液50~100 ml溶解,静脉滴注,滴注时间为30~60 min,每12小时给药1次,疗程10~14 d。B组给以注射用头孢呋辛钠(达力新,深圳致君制药有限公司,规格1 g,国药准字H20010775)15~25 mg/(kg·次),使用前先用0.9%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50~100 ml溶解,静脉滴注,滴注时间为30~60 min,每12小时给药1次,疗程10~14 d。治疗期间不再使用其他抗菌药物。两组同时给以止咳、化痰、舒张支气管等常规对症支持治疗。
1.3 观察项目
治疗前后观察患者症状、体征变化、胸片变化,行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细菌学检查,详细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并密切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
1.4 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卫生部1993年《抗菌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分为痊愈、显效、进步、无效四级评定。①痊愈:症状、体征、实验室指标及X线胸片与病原学检查四项均恢复正常,即体温降至正常,一般情况好转,无咳嗽及气促,肺部啰音消失,X线检查肺部炎症吸收,血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血沉(ESR)正常,痰细菌学检测阴转;②显效:病情明显好转,以上四项中有一项未完全恢复正常;③进步:病情明显好转,实验室检查至少一项恢复正常;④无效:用药72 h后,病情无明显进步或加重。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全部患者数×100%。细菌学疗效按细菌清除株数(治疗后无致病菌生长)、清除率(=清除株数/阳性株数×100%)来评定。
1.5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处理,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A组(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和B组(头孢呋辛钠组)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89.74%、87.18%,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详见表1。
2.2 细菌清除情况
A组(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组)临床标本中共分离出8株细菌,治疗后细菌清除率达87.50%;B组(头孢呋辛钠组)临床标本中共分离出7株细菌,治疗后细菌清除率达85.71%,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详见表2。
2.3 药物安全性评价
治疗期间患者未发现有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异常,未见变态反应。A组(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组)出现恶心1例,B组(头孢呋辛钠组)出现皮疹1例、腹泻l例。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56%、5.1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症状考虑是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及头孢呋辛钠的药物副作用所致,对出现的反应给予对症处理,未影响继续治疗。
3 讨论
CAP常见病原菌包括细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等。但在发展中国家细菌仍是重要病原菌[6]。虽然近几年病毒感染在CAP中有所升高,但在我国农村基层CAP仍多由细菌感染引起,常见致病菌包括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卡他莫拉菌、还有肠杆菌科细菌及百日喉杆菌等[3]。
阿莫西林为半合成的广谱青霉素类抗生素,主要作用在细菌的繁殖阶段,通过抑制其细胞壁黏多肽的生物合成而起作用。对许多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流感嗜血杆菌、克雷伯菌属、卡他莫拉菌等均有较好的抗菌活性。克拉维酸具有与青霉素类似的β-内酰胺结构,本身只有微弱的抗菌活性,但能通过阻断β-内酰胺酶的活性部位,使许多细菌所产生的酶失活,尤其对临床重要的、通过质粒介导的β-内酰胺酶(这些酶通常与青霉素和头孢霉素的抗药性改变有关)作用更好。两者合用,可使阿莫西林免遭β-内酰胺酶的水解破坏,从而对β-内酰胺酶的耐药菌仍然有效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133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