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1年第8期 > 正文
编号:12080035
苦参碱联合苯巴比妥治疗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70例临床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1年3月15日 赵宇亮
第1页

    参见附件(2201KB,2页)。

     [摘要] 目的:探讨苦参碱联合苯巴比妥治疗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患者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综合治疗,治疗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苦参碱注射液150 mg/d,苯巴比妥30 mg,每日3次口服,4周为1个疗程。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凝血酶原时间(PT)均明显下降;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的TBiL、PT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而ALT的下降幅度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轻微。结论:苦参碱联合苯巴比妥治疗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有较好的疗效与安全性。

    [关键词] 苦参碱;苯巴比妥;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

    [中图分类号] R512.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4721(2011)03(b)-064-02

    高胆红素血症是各种原因所致肝损伤的常见并发症,治疗困难、病死率高。笔者采用苦参碱联合苯巴比妥对病毒性肝炎合并高胆红素血症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5年1月~2009年10月在本院治疗的病毒性肝炎合并高胆红素血症患者70例,所有病例均符合2000年西安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学分会、肝病学分会联合修订的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按随机分层配对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5例,男24例,女11例;年龄17~61岁,平均38.1岁;慢性肝炎重度23例,淤胆型肝炎7例,重型肝炎5例;乙型肝炎29例,戊型肝炎6例。对照组35例,男23例,女12例;年龄18~60岁,平均37.8岁;慢性肝炎重度26例,淤胆型肝炎5例,重型肝炎4例;乙型肝炎31例,戊型肝炎4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肝功能、病变程度、病原学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保肝降酶等综合治疗,重症肝炎加用血浆及凝血酶原复合物等,治疗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苦参碱注射液250 ml/瓶(天晴顺欣内含苦参碱150 mg/瓶)及苯巴比妥30 mg,每日3次口服,4周为1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治疗前、治疗开始后每周检测血清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凝血酶原时间(PT)。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所有数据应用SPSS 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肝功能检查

    见表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T、ALT、TBiL均显著下降;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的PT、TBiL下降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而ALT的下降幅度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不良反应

    治疗组用药后少数患者出现眩晕、乏力等表现,有2例因输液速度过快出现心悸、恶心,但经调整输液速度后不适症状减轻或消失;对照组有2例因滴速过快出现心悸、恶心。两组均无因上述副作用而终止治疗者,治疗组也未出现AST、ALT明显升高的病例。

    3 讨论

    血清胆红素>171 μmol/L称为高胆红素血症,各种原因的肝损伤均可并发高胆红素血症,提示肝病病情较重,在我国多见于重型病毒性肝炎和急、慢性肝炎并发肝内胆汁淤积,一旦出现高胆红素血症,往往预示病情进展较快,可能危及生命。中医学提出“脾涩必黄,瘀热以行”,已明确提出血气瘀滞是黄疸的主要病机[1]。苦参碱分子式为C15H24N20,是苦参碱类生物碱的代表,系苦豆子等豆科槐属植物种生物碱的主要活性成分[2]。这一类生物碱还包括氧化槐果碱、槐醇碱槐胺碱、槐定碱及氧化苦参碱等。很多临床研究已经证实苦参碱对慢性乙型肝炎具有助于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和排泄,改善肝功能的作用[3]。其机制可能为苦参碱能对细胞浆和胞膜蛋白激素C(PKC)活性有抑制作用,同时抑制巨噬细胞分泌TNF,提示苦参碱对Mф细胞PKC活性的抑制与TNF抑制有关[4]。林文等[5]研究发现:苦参碱能抑制枯否细胞释放TNT和IL-6的水平,并能降低TNF和IL-6水平,并认为这种作用可能与苦参碱可抑制PKC活性有关。梁萍等[6]研究认为:苦参碱具有抑制肝组织中汇管区和小叶间质细胞的数量、降低ALT和提高A/G比值、提高免疫反应中血清内SOD活性、保护肝细胞膜结构、抑制胶原纤维的增生等作用。苦参碱在抑制HBV复制[7]、抗纤维化[8]和抗肿瘤方而的作用[9]也已见报道。苯巴比妥能促进胆红素与葡萄糖醛酸结合,诱导肝脏微粒体葡萄糖醛酸转移酶活性,有较好的降低血浆胆红素的作用。其作用机制[10]:①提高肝细胞中滑面内质网的酶活力和毛细胆管膜上Na+-K+-ATP酶的活力,促进胆汁及胆汁酸的分泌,增加胆汁量;②诱导Y蛋白的产生,增加Y蛋白的浓度及活性,从而提高肝细胞对非结合胆红素的摄取能力;③提高肝细胞微粒体酶,特别是提高体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能力,从而促进非结合胆红素转变成结合胆红素。关于苯巴比妥治疗淤胆性肝炎和病毒性肝炎合并高胆红素血症有较多的报道[11-12]。本组资料显示,治疗组患者PT时间延长、TBiL降低等明显优于对照组,提示苦参碱与苯巴比妥对于降低血清胆红素、改善肝功能有较好的作用,临床不良反应多能耐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炳慎.金匮要略选读[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48.

    [2]司维柯,马广远,马立强,等.苦参碱对HepG2细胞系增殖能力的影响[J].第三军医人学学报,2000,22(5):451-458.

    [3]蔡雄,王国俊,瞿瑶,等.苦参碱注射液治疗漫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分析[J].第一军医人学学报,1997,18(1):47-49.

    [4]张俊平.胡振林,林文,等.苦参碱对巨噬细胞释放肿瘤坏死因子及其蛋白激酶C活性的影响[J].第三军医人学学报,1995,16(6):513-514.

    [5]林文,张俊平,胡振林,等.苦参碱对细菌脂多糖诱导的人鼠枯否细胞释放肿瘤坏死因子和白细胞介素-6的影响[J].药学学报,1997,32(2):93-96.

    [6]梁萍,薄爱华,薛贵平,等.苦参碱抗免疫性肝损伤机制的研究[J]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201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