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1年第9期 > 正文
编号:12079841
糖尿病社区干预探讨
http://www.100md.com 2011年3月25日 梁丹雯
第1页

    参见附件(2243KB,2页)。

     [摘要] 目的:探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干预方法。方法:对本中心辖区内60岁以上糖尿病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并进行规范、科学、连续的健康管理。结果:经过一系列健康干预,糖尿病患者在生物学指标和健康行为方面均有一定的改善。结论:利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各方面优势,对社区糖尿病患者进行规范管理,有利于患者自我管理,对糖尿病及并发症的检测和治疗。

    [关键词] 健康教育;糖尿病管理;社区;干预

    [中图分类号] R781.6+4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1)03(c)-137-02

    糖尿病是一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病因复杂、病程长、并发症多,可导致多系统多器官损害。随着我国进入老年化社会,人均寿命的延长及中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增加,糖尿病患者也在不断增加[1],有必要对社区居民糖尿病患者非住院病人介入科学、规范、连续的管理,制定有效可行的干预方案。在糖尿病患者规范药物治疗的同时辅以健康教育,可有效控制血糖,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提高患者服从治疗的依赖性和生活质量[2]。患者积极参与维护健康,对控制血糖,减少并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8年6月~2010年8月本院对本辖区内60岁以上常住人口居民进行登记,对确诊为糖尿病患者的非住院患者,其中包括60岁以前确诊糖尿病延续而来的和60岁或以后确诊的患者(其中同时患有原发性高血压的80例)收集个人信息资料,建立健康档案。其中男45例,占40%,女66例,占59%。

    1.2 健康档案

    健康档案的内容主要是记载有关患者健康的系统资料:基本情况如年龄、性别、身高、体重、职业、婚姻状况等;健康行为,如吸烟、嗜酒、饮食习惯、性格、心理特点;既往史包括曾患过的主要疾病情况、曾发生过的生活事件(如丧偶、离婚、失业、遭遇自然灾害疾病的自然史),现病史如自觉症状、糖尿病发现时间、诊断及治疗经过和治疗结果、检查记录如血压、血脂、血糖等状况以及个人和家庭的有关情况。健康档案为全科医生更详细地掌握自己所服务对象的基本情况和健康现状,为有计划地为服务对象开展诊断、治疗、预防保健等工作提供依据。

    1.3 健康档案信息的利用

    健康档案在法律上与医院的病志有同等的法律效力。首先在管理上应该严格,非患者本人及医生无权查看其内容,而且在内容记载上应全面具体,及时总结健康档案的内容,动态观察所记载患者的病情变化和用药效果,阶段性地对病情进行评估等,同时社区医生在记载健康档案时,需要详细了解病情和一切与健康有关的具体事件,这样的过程是社区医生与服务对象加强联系的平台,既可以固定医患关系,更可以方便社区医生提供主动服务。如根据健康档案的记载对糖尿病的患者进行系统干预,详细观察血糖控制水平,及时提醒患者按时监测血糖,按时、按规定用药等,健康档案建立起来,就成为社区居民糖尿病人群监测的资料。

    1.4 综合防治策略

    1.4.1 健康教育通过专家讲座、小组教育、群体教育、个别指导、义诊咨询、电话咨询、宣传栏、小册子、播放录像等多途径多形式传播糖尿病相关知识,其目的是使患者自觉参与到维护健康队伍中来。客观地向患者及其家属解释糖尿病的症状、诊断标准、分型、危害性、并发症出现的特征、诱发因素,糖尿病与家庭社会因素的关系等问题。提供心理支持,教授自我管理技能,改掉不良的生活习惯,实行合理的饮食结构、有规律地运动、定期监测血糖,血脂、血压、体重、尿蛋白等情况,即使未能做到也在反复强调,使其基本做到和完全做到。提高防治意识,树立治疗疾病信心与恒心。

    1.4.2 合理膳食饮食疗法是糖尿病的治疗基础,其目的是减轻胰岛素的负担、减肥、降低餐后血糖,有利于预防和治疗急、慢性并发症。根据《糖尿病防治指南》制定患者每天的摄入总热量,按早、中、晚三餐分配为1/5、2/5、2/5,成分比例脂肪占20%~25%,蛋白质每公斤体重1 g左右,其余为糖类,要多元化饮食,合理补充多种维生素和膳食纤维,避免过度进食、酗酒、高脂、高盐饮食。

    1.4.3 运动疗法根据糖尿病患者身体情况制定运动处方,其目的是通过适量运动增强免疫力,增强机体周围组织对胰岛素的利用,改善糖代谢预防和控制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在血糖正常范围、无蛋白尿及尿酮,无心功能异常时可适当运动。老年人心肺功能下降,不宜剧烈运动,宜选择轻、中度运动如散步、快步走、太极拳、保健操等,饭后1~2 h进行,每周3~4次,每次10~30 min视个人情况而定,运动后监测心率,防止过量过度运动及运动时低血糖、运动损伤等,随身携带糖尿病救助卡,最好有家人陪同下进行运动。

    1.4.4药物治疗通过一段时间的饮食疗法和运动疗法后,血糖水平仍未能良好控制,则选择降血糖药物。如口服降糖药,包括磺脲类、双胍类、a-糖苷酶抑制剂、噻唑烷二酮类、刺激胰岛素分泌药物及胰岛素治疗等,老年人适宜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至适宜量。

    1.4.5自我监测监测血糖、血脂、血压、糖化血红蛋白、微尿蛋白等对用药疗效、对自身的行为改变有良好的约束作用。现代医学研究证实,很多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与人们不良的生活习惯有着密切的关联。要治疗糖尿病,最有效办法是靠健康教育来提高对糖尿病的认知水平配合用药,而不是单纯依赖药物。教育患者提高自我保健意识,改变不良健康行为,掌握自我监测技能。让患者掌握更多的药物知识,使用药物是治疗糖尿病的重要手段,科学合理用药不仅能够有效地控制疾病的发展,而且还能增强疗效,减少费用。

    1.5 个体化现患管理

    本院利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服务优势与平台,通过社区控制及监测发现患者并及时登记,建立健康档案。对糖尿病患者在综合管理的同时实行个体化管理。由医院各科室成员组成十一个团队(每个团队包括有全科医师、全科护士、公共卫生人员参加),利用社区卫生服务的人物财资源开展糖尿病的健康教育、行为干预,医疗团队每周定期下社区,深入居委服务居民,针对不同人群开展多种多样的卫生服务及对糖尿病患者进行一系列的健康干预,必要时调整原个体化治疗与保健方案,使糖尿病患者管理更有针对性、可行性、科学性。

    2 结果

    通过对社区非住院糖尿病患者的规范管理,建立糖尿病患者健康档案111份。对患者管理前后的生物学指标和行为改变作对照,见表1、2。由上表可见患者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参加适宜运动及服药依从性改善较为显著,血糖血压的控制也有一定的成效。

    3 讨论

    根据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建议,糖尿病管理包括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糖尿病教育,帮患者掌握糖尿病自我管理技巧;对糖尿病代谢指标及并发症监测及治疗等[3]。血糖控制达标是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关键[4],国际上糖尿病的研究重点是如何降低糖尿病的发病率和减少糖尿病的并发症两个中心问题。而减少糖尿病并发症和降低糖尿病发病率的关键是严格控制糖尿病和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5]。本院利用社区卫生服务的人物资源、面对社区居民的优势,深入居民家庭,开展健康调查,目标人群筛查,糖尿病等慢性病管理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243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