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中医药在重大疾病防治中的作用
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政协委员吴以岭教授在今年全国“两会”的提案中建议:应尽快建立心脑血管及糖尿病等重大疾病防治体系,充分发挥中医药在重大疾病防治中的作用。
据吴教授介绍,近年来,我国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重大疾病导致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均持续上升,已成为威胁人民生命健康和影响社会经济的重要因素,重视与加强我国重大疾病防治体系的建立已是亟需解决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因为重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家庭和社会的经济状况。
据2009年北京地区的一则报道,如果严格按临床路径标准流程治疗管理,脑出血患者的平均住院费用为13153元,急性脑梗塞患者的平均住院费用为13627.39元;成都地区2008年的一则报道称,冠心病患者的平均住院费用最高可达17052元。糖尿病患者的经济负担则更为沉重,因其不仅要担负降糖治疗费用,同时还必须承受并发症治疗费用。据统计,有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的直接医疗费用是无并发症的10倍,其中心脑血管并发症防治所需的医疗费用占据了糖尿病医疗费用的主要部分。2002年广东一项调查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的最高费用支出可达79659元。这些重大疾病往往反复发作,不仅给患者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更使大量患者丧失劳动能力,给社会经济发展造成无形的巨大损失。
对此,吴教授建议,应加快完善我国对重大疾病的综合信息监测,构建针对重大疾病的预防性服务体系,建立公共营养政策体系,建立农村、社区健康教育网络,倡导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对高风险人群采取早期防治措施。以心脑血管病为例,其高风险人群主要包括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60岁以上的老年人以及吸烟等人群,同时社会心理行为因素同样是引起这些疾病的诱因,因此前期干预特别是纠正社会心理行为异常对血管病变的早期预防具有更重要的价值,其成本也更低廉。同时如果高风险人群血压达标,使用他汀类药物、阿司匹林、通心络胶囊等药物进行早期干预,每年可避免100万起脑卒中、心梗等严重心脑血管事件发生。如果心脑血管病高风险的1.6亿高血压患者和1.6亿血脂异常患者全部采取早期防治措施,每年可以节约医疗费用46亿元人民币,经济效益巨大。
吴教授进一步阐明,中医药在我国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重大疾病的防治中发挥着巨大作用,与单纯注重人的生物学特征单靶点、单环节治疗且具有较大副作用的西药相比,复方中药针对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血管病变等多环节、多靶点发病机制系统调节更具有优势,不仅可以有效消除心脑血管病等重大疾病的致病危险因素,在疾病治疗过程中也有显著效果。
据吴教授介绍,由以岭医药研究院为牵头单位,联合7家国内研究院所承担的国家“973”计划项目“脉络学说构建及其指导血管病变防治的基础研究”证实,精神刺激、过度疲劳、劳逸失度在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同时研究证实,络病理论代表中药通心络胶囊不仅可调整全身性神经内分泌免疫稳态机制失调,且可降脂、抗凝,保护血管内皮功能,抑制稳定易损斑块,从而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该研究被国际权威杂志《美国生理学杂志·心脏与循环生理》誉为“为未来可能发展成冠心病事件的高危患者点燃了希望之灯”。
据了解,我国为脑卒中高发国,每年新发脑卒中至少200万人,现患脑卒中至少700万人。目前中国内地用于治疗脑血管病的总费用达200亿元,脑卒中的死亡率是心肌梗死的4~6倍,带来的经济负担是心肌梗死的10倍,脑卒中后遗症每年的经济负担更是巨大;而中医药防治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重大疾病疗效确切,且具有整体调节、未病先防、既病防变、防治结合、简便验廉、用药安全的作用特点和特色,因此吴以岭教授建议:在重大疾病防治体系中重视发挥中医药的特色优势,以降低重大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减少医疗费用,以有效缓解“看病贵”难题。, http://www.100md.com(查清云)
据吴教授介绍,近年来,我国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重大疾病导致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均持续上升,已成为威胁人民生命健康和影响社会经济的重要因素,重视与加强我国重大疾病防治体系的建立已是亟需解决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因为重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家庭和社会的经济状况。
据2009年北京地区的一则报道,如果严格按临床路径标准流程治疗管理,脑出血患者的平均住院费用为13153元,急性脑梗塞患者的平均住院费用为13627.39元;成都地区2008年的一则报道称,冠心病患者的平均住院费用最高可达17052元。糖尿病患者的经济负担则更为沉重,因其不仅要担负降糖治疗费用,同时还必须承受并发症治疗费用。据统计,有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的直接医疗费用是无并发症的10倍,其中心脑血管并发症防治所需的医疗费用占据了糖尿病医疗费用的主要部分。2002年广东一项调查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的最高费用支出可达79659元。这些重大疾病往往反复发作,不仅给患者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更使大量患者丧失劳动能力,给社会经济发展造成无形的巨大损失。
对此,吴教授建议,应加快完善我国对重大疾病的综合信息监测,构建针对重大疾病的预防性服务体系,建立公共营养政策体系,建立农村、社区健康教育网络,倡导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对高风险人群采取早期防治措施。以心脑血管病为例,其高风险人群主要包括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60岁以上的老年人以及吸烟等人群,同时社会心理行为因素同样是引起这些疾病的诱因,因此前期干预特别是纠正社会心理行为异常对血管病变的早期预防具有更重要的价值,其成本也更低廉。同时如果高风险人群血压达标,使用他汀类药物、阿司匹林、通心络胶囊等药物进行早期干预,每年可避免100万起脑卒中、心梗等严重心脑血管事件发生。如果心脑血管病高风险的1.6亿高血压患者和1.6亿血脂异常患者全部采取早期防治措施,每年可以节约医疗费用46亿元人民币,经济效益巨大。
吴教授进一步阐明,中医药在我国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重大疾病的防治中发挥着巨大作用,与单纯注重人的生物学特征单靶点、单环节治疗且具有较大副作用的西药相比,复方中药针对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血管病变等多环节、多靶点发病机制系统调节更具有优势,不仅可以有效消除心脑血管病等重大疾病的致病危险因素,在疾病治疗过程中也有显著效果。
据吴教授介绍,由以岭医药研究院为牵头单位,联合7家国内研究院所承担的国家“973”计划项目“脉络学说构建及其指导血管病变防治的基础研究”证实,精神刺激、过度疲劳、劳逸失度在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同时研究证实,络病理论代表中药通心络胶囊不仅可调整全身性神经内分泌免疫稳态机制失调,且可降脂、抗凝,保护血管内皮功能,抑制稳定易损斑块,从而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该研究被国际权威杂志《美国生理学杂志·心脏与循环生理》誉为“为未来可能发展成冠心病事件的高危患者点燃了希望之灯”。
据了解,我国为脑卒中高发国,每年新发脑卒中至少200万人,现患脑卒中至少700万人。目前中国内地用于治疗脑血管病的总费用达200亿元,脑卒中的死亡率是心肌梗死的4~6倍,带来的经济负担是心肌梗死的10倍,脑卒中后遗症每年的经济负担更是巨大;而中医药防治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重大疾病疗效确切,且具有整体调节、未病先防、既病防变、防治结合、简便验廉、用药安全的作用特点和特色,因此吴以岭教授建议:在重大疾病防治体系中重视发挥中医药的特色优势,以降低重大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减少医疗费用,以有效缓解“看病贵”难题。, http://www.100md.com(查清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