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痹证50例疗效观察
[摘要] 目的:探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治疗痹症临床效果。方法:不分性别、年龄、职业,按诊断标准确诊的痹症患者,用麻黄附子细辛汤随证加减治疗。结果:共治疗50例,治愈35例,有效10例,好转3例,无效2例。治愈率为70%,总有效率为96%。结论:加味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痹证既能温阳祛寒除湿,又能发散通络以祛病邪,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痹证;中医;中药;加味麻黄附子细辛汤
[中图分类号] R28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11)04(a)-095-02
“痹症“就是人体营卫失调,感受风寒湿之气,合而为痹,或日久正虚,内生痰浊、瘀血、毒热,正邪相持,使经络、肌肤、血脉、筋骨,乃至脏腑的气血痹阻,失于濡养,而出现肢体疼痛、肿胀、酸楚、麻木、重着、变形、僵直及活动受限等症状。在《素问·痹论》篇中对“痹“的认定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本科于2007~2010年,运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治疗痹症50例,取得明显疗效,现报道如下:
, 百拇医药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50例均为本院中医科门诊患者,其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最大71岁,最小16岁;着痹10例,行痹15例,痛痹25例。
1.2诊断依据
临床表现:肢体关节疼痛,痛有定处、酸麻重着或游走不定,以腕、肘、膝、踝大关节处多见,甚则关节屈伸不便,运动受限或肌肤麻木不仁,受风寒或阴雨天加重,严重者关节出现畸形,苔白脉紧。
1.3治疗方法
以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药物组成:麻黄6 g,黑附子15 g,细辛3 g,桂枝6 g,白芍6 g,桑枝6 g,地龙5 g,生姜15 g,大枣5枚,炙甘草6 g。水煎服,日1剂,14 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 百拇医药
1.4 疗效标准
痊愈:局部疼痛症状消失,接触风寒或阴雨天对人体无任何影响。化验检查均正常。有效:局部疼痛症状明显减轻,当气候变寒时或疼痛加重;化验检查基本正常。无效:关节疼痛症状无改善,化验检查无好转。
2 结果
本组50例,痊愈35例,有效10例,好转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
3 典型病例
患者,女,49岁。2007年11月5日初诊。左上肢肩及肘关节疼痛半月余,曾在当地村卫生所自购双氯芬酸钠肠溶片口服治疗十余天,病情未见好转;随诊:左上肢肘及肩关节疼痛剧烈,抬举困难且疼痛固定不移,伴恶寒、局部皮色不红,触之不热,舌苔白,脉弦紧。中医诊断为痛痹,因寒性凝滞,定而不走故痛有定处;寒主收引挛缩,故关节屈伸不利;寒属阴邪故痹痛局部不红,触之不热;寒邪凝滞,血流凝涩故见苔白、脉弦紧。治宜温经散寒,祛风除湿。予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药用:麻黄6 g,黑附子15 g,细辛3 g,桂枝6 g,白芍6 g,桑枝6 g,地龙5 g,生姜15 g,大枣5枚,炙甘草6 g。水煎服,日1剂。服药14剂疾病痊愈,2年后随访未发病。
, http://www.100md.com
4 讨论
痹症是由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痹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致的以肌肉、筋骨、关节发生酸麻、胀痛、重着、关节屈伸不利甚至关节肿大灼热等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病症。《素问·痹论》篇中对“痹”的认定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阐明了痹症是由于身体虚弱、阳气不足,腠理不密、卫外不固,风寒湿邪侵犯人体,伏于筋骨,经脉痹阻,气血瘀滞,从而引起关节疼痛,屈伸不利的一类疾病;本病和现代医学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相类同[1]。
麻黄附子细辛汤本治“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2]”。今用此方加味治疗痹症属风、寒、湿者;风寒湿痹的特点是以受风为主者,遍身肢体关节游走性窜痛多见;受寒为主者,以肢体关节疼痛,痛有定处,疼痛较剧得热痛减为特点;湿邪为主者,肢体关节疼痛重着,手足沉重为主;然三者在临床上难以截然分开,得此病者大多素体阳弱阴盛[3];故在治疗上《医学心悟杂症要义》云:治行痹者散风为主,而以除寒祛湿佐之,大抵参以补血之剂,所谓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也;治痛痹者,散寒为主,以疏风燥湿佐之,大抵参以补火之剂,所谓热则流通,寒则凝塞,通则不痛,痛则不通也;治着痹者,燥湿为主,而以祛风散寒佐之,大抵参以补脾之剂,盖土旺则能祛湿而气足自无顽麻也[4]。故方中麻黄具有宣肺利水,温散祛邪的作用;黑附子药性辛热善走,通行十二经,温阳散寒,逐湿止痛;桂枝辛散风邪,温通经脉。二者配伍,温通心肾阳气,散寒通络除痹之功益增,用于治疗阳衰阴胜,风寒湿痹,以及寒湿凝滞肌肉、筋骨、脉络所致周身骨关节疼痛等,尤其善治寒痹剧痛者[5]。细辛既散少阴肾经在里之寒邪以通阳散结,又搜筋骨间的风湿而蠲痹止痛且配合桂枝汤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与尤怡《金匮心典》中引徐彬之说,“桂枝汤,外证得之,为解肌和营卫,内证得之,为化气和阴阳[6]。”相吻合;再配以桑枝、地龙以通络并引领诸药到达病所,故此方既能温阳祛寒除湿,又能发散通络以祛病邪,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李育名.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痹症)46例疗效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8,21(5):554-555.
[2]方有执.伤寒论条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301.
[3]冷方南.中医内科临床治疗学[J].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485-487.
[4]清·程国龄(原撰),朱序东,朱仪亭(编著)[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4:27.
[5]常文隽,董靖.附子临床配伍应用探析[J].河北中医,2009,31(1):61-62.
[6]许济群.桂枝汤[M]//方剂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18-19.
(收稿日期:2011-01-18), 百拇医药(王瑞红 郭文山 刘玉军)
[关键词] 痹证;中医;中药;加味麻黄附子细辛汤
[中图分类号] R28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11)04(a)-095-02
“痹症“就是人体营卫失调,感受风寒湿之气,合而为痹,或日久正虚,内生痰浊、瘀血、毒热,正邪相持,使经络、肌肤、血脉、筋骨,乃至脏腑的气血痹阻,失于濡养,而出现肢体疼痛、肿胀、酸楚、麻木、重着、变形、僵直及活动受限等症状。在《素问·痹论》篇中对“痹“的认定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本科于2007~2010年,运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治疗痹症50例,取得明显疗效,现报道如下:
, 百拇医药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50例均为本院中医科门诊患者,其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最大71岁,最小16岁;着痹10例,行痹15例,痛痹25例。
1.2诊断依据
临床表现:肢体关节疼痛,痛有定处、酸麻重着或游走不定,以腕、肘、膝、踝大关节处多见,甚则关节屈伸不便,运动受限或肌肤麻木不仁,受风寒或阴雨天加重,严重者关节出现畸形,苔白脉紧。
1.3治疗方法
以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药物组成:麻黄6 g,黑附子15 g,细辛3 g,桂枝6 g,白芍6 g,桑枝6 g,地龙5 g,生姜15 g,大枣5枚,炙甘草6 g。水煎服,日1剂,14 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 百拇医药
1.4 疗效标准
痊愈:局部疼痛症状消失,接触风寒或阴雨天对人体无任何影响。化验检查均正常。有效:局部疼痛症状明显减轻,当气候变寒时或疼痛加重;化验检查基本正常。无效:关节疼痛症状无改善,化验检查无好转。
2 结果
本组50例,痊愈35例,有效10例,好转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
3 典型病例
患者,女,49岁。2007年11月5日初诊。左上肢肩及肘关节疼痛半月余,曾在当地村卫生所自购双氯芬酸钠肠溶片口服治疗十余天,病情未见好转;随诊:左上肢肘及肩关节疼痛剧烈,抬举困难且疼痛固定不移,伴恶寒、局部皮色不红,触之不热,舌苔白,脉弦紧。中医诊断为痛痹,因寒性凝滞,定而不走故痛有定处;寒主收引挛缩,故关节屈伸不利;寒属阴邪故痹痛局部不红,触之不热;寒邪凝滞,血流凝涩故见苔白、脉弦紧。治宜温经散寒,祛风除湿。予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药用:麻黄6 g,黑附子15 g,细辛3 g,桂枝6 g,白芍6 g,桑枝6 g,地龙5 g,生姜15 g,大枣5枚,炙甘草6 g。水煎服,日1剂。服药14剂疾病痊愈,2年后随访未发病。
, http://www.100md.com
4 讨论
痹症是由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痹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致的以肌肉、筋骨、关节发生酸麻、胀痛、重着、关节屈伸不利甚至关节肿大灼热等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病症。《素问·痹论》篇中对“痹”的认定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阐明了痹症是由于身体虚弱、阳气不足,腠理不密、卫外不固,风寒湿邪侵犯人体,伏于筋骨,经脉痹阻,气血瘀滞,从而引起关节疼痛,屈伸不利的一类疾病;本病和现代医学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相类同[1]。
麻黄附子细辛汤本治“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2]”。今用此方加味治疗痹症属风、寒、湿者;风寒湿痹的特点是以受风为主者,遍身肢体关节游走性窜痛多见;受寒为主者,以肢体关节疼痛,痛有定处,疼痛较剧得热痛减为特点;湿邪为主者,肢体关节疼痛重着,手足沉重为主;然三者在临床上难以截然分开,得此病者大多素体阳弱阴盛[3];故在治疗上《医学心悟杂症要义》云:治行痹者散风为主,而以除寒祛湿佐之,大抵参以补血之剂,所谓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也;治痛痹者,散寒为主,以疏风燥湿佐之,大抵参以补火之剂,所谓热则流通,寒则凝塞,通则不痛,痛则不通也;治着痹者,燥湿为主,而以祛风散寒佐之,大抵参以补脾之剂,盖土旺则能祛湿而气足自无顽麻也[4]。故方中麻黄具有宣肺利水,温散祛邪的作用;黑附子药性辛热善走,通行十二经,温阳散寒,逐湿止痛;桂枝辛散风邪,温通经脉。二者配伍,温通心肾阳气,散寒通络除痹之功益增,用于治疗阳衰阴胜,风寒湿痹,以及寒湿凝滞肌肉、筋骨、脉络所致周身骨关节疼痛等,尤其善治寒痹剧痛者[5]。细辛既散少阴肾经在里之寒邪以通阳散结,又搜筋骨间的风湿而蠲痹止痛且配合桂枝汤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与尤怡《金匮心典》中引徐彬之说,“桂枝汤,外证得之,为解肌和营卫,内证得之,为化气和阴阳[6]。”相吻合;再配以桑枝、地龙以通络并引领诸药到达病所,故此方既能温阳祛寒除湿,又能发散通络以祛病邪,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李育名.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痹症)46例疗效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8,21(5):554-555.
[2]方有执.伤寒论条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301.
[3]冷方南.中医内科临床治疗学[J].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485-487.
[4]清·程国龄(原撰),朱序东,朱仪亭(编著)[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4:27.
[5]常文隽,董靖.附子临床配伍应用探析[J].河北中医,2009,31(1):61-62.
[6]许济群.桂枝汤[M]//方剂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18-19.
(收稿日期:2011-01-18), 百拇医药(王瑞红 郭文山 刘玉军)